后汉书卷三十九
读完这一卷,首先感慨的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王莽和后来的更始时,盗贼蜂起,抓到人便作为粮食。从而也有了很多兄弟临寇让生的故事。
这一卷颇记住几个人,一个是刘平,他的弟弟刘仲被贼所杀,我估计也被吃掉了。然后带着母亲逃亡的时候只带了他弟弟的孩子而把自己的孩子给丢弃了,因为“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逃亡途中,白天出去去讨饭吃的时候,被盗贼抓住,“逢贼饿,将烹之”。这个人就说自己是为了老母亲找吃的,愿意回去给母亲给了饭,就回来被他们煮着吃。盗贼被感动了,放了他回去。回去让母亲吃完了饭,因为“属与贼期,义不可欺”,就会去找盗贼,盗贼被感动了,于是又放了他走了。
其实看来那个时候的盗贼也都是被逼的,颇讲些义气的。当然也许是遇到不讲义气的人都被吃掉了,也就没有书写他们的事迹了。
然后是赵孝,他的弟弟赵礼被饿贼所得,赵孝就跑去和盗贼说“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盗贼很吃惊,就放了他们要他们带些米来。这个人回去后也弄不到,就回去告诉盗贼自己找不到,愿意被吃掉,盗贼很诧异,就又放了他。
还是比较讲义气的盗贼。同时也说明那个时候盗贼也很不容易,只有吃人。要是有别的抢,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吃人的。
江革,路上被盗贼劫持,这次似乎不是要被吃掉,估计是劫持着一起当土匪。这个人就涕泣求哀,说自己有老母,哭的很悲哀,“有足感动人者”,盗贼就把他放了。
赵咨,另外一个靠义气打动盗贼的传奇人物。有一天晚上盗贼到他家去打劫,估计他发现了,怕自己的母亲被吓着了,就打开门摆好吃的,和盗贼说自己上有八十老母需要养活,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随便。盗贼就很惭愧地走了,赵咨也被感动了,拿了些东西追着给他们,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有这样讲义气的盗贼,唉。
当然这一章不全是盗贼的事情,比如一个叫刘磐的人。当时皇帝准备设置常平仓,就是粮食便宜的时候就高价收购来避免农民的损失,粮食贵的时候就降价卖出来平抑物价。大家都认为挺好的,然后这个人就说“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好,但在国内都很不幸,从古至今,都只是徒有虚名而实际上都是既得利益群体的又一个获利的工具罢了,比如现在所谓的经济适用房等等。这真是一个悲哀,没有制度的约束,一切所谓的仁义礼智信不过只是书上说说罢了,这让我想起来最近沸沸扬扬的唐骏造假,所谓“欺骗了所有人便是成功”,这不能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