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网易新闻,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那是1997年2月19号,不禁勾起了当年的回忆,已然二十年过去了。
那个时候我在上初三,准确来说是初三(二)班,应该是下学期开学不久,班里面讲台上电视放着追悼会,班主任带着所有学生起立默哀,这应该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记得当时我还小声低和同桌说了句话,被班主任训话,至于说啥已经全然不记得了。我也不记得当时在想啥,估计是觉得不理解为什么需要我们站着默哀,不服气为啥班主任要说我。
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还是太不懂事,不能理解邓小平改革开发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那是改变了十亿人命运的事件,个人的命运大多是时代的注脚,否则中国可能还是和朝鲜一样,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虽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比如环境污染,比如笑贫不笑娼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改革给绝大多数中国人带来了命运的根本改变,其中自然也包括我。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赶上这个时代,还是希望自己能做点事情,努力努力。
随笔
上周老姐微信告诉我大姨夫过世了。大姨夫也是八十岁的人,去年回国的时候我还去探望了一下,已经是卧床不起了,年前老爸也告诉我大姨夫癌症复发,正在帮着修墓。虽然并不意外,但是长辈一个接着一个的故去,还是感慨时间之快,无可奈何。
其实说起来,我们家亲戚们都不是太亲近,或许是都穷的缘故。按照我妈的说法,当年我外婆就是专业救济贫困户的,大姨娘,二姨娘和我家都是穷苦人家。大姨夫的父亲似乎是和土匪有些瓜葛,解放前什么时候就被土匪杀掉了,大姨夫脾气坏,按照现在说法就是家庭暴力很常见,总共育有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当年我妈还没出嫁的时候经常去帮他们家做饭干活,我那些表哥表姐小时候穿的鞋多数都是我妈做的。
大表哥过于老实,没怎么读书,一直也没有娶上媳妇,现在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别的几个表哥当年据说读书还可以,但是大姨夫一直希望他们考上中专有个工作和城里人的身份,那也是八十年代很多农村人的梦想,当年考上也很难,一年一年复读,后来只有四表哥走出了一条路,进入一个快倒闭的机械厂工作,后来时来运转顶替别人身份考上了交警,从此我大姨夫一家才开始有了转机,不得不说在中国哪怕是个小小的交警,也可以给家里面人带来实际的好处,比如安排了大表哥去做交通协管。其实二表哥和三表哥如果不是大姨夫的短视,估计人生也是会有很大不同的。
大姨夫有些势利,是个贪图小利的人,当年在街上捡到一个一团纸,包了好几层,以为得了便宜,结果这个时候别人说见者有份,骗了他几百块钱,拿回家发现里面啥也没有。去年初我带娃回国,一月份我们家给娃办一岁,三月份我姐结婚。一月份大姨夫一家跑来吃饭,给了份子钱说给是我姐后面结婚的,我姐是中学老师,他们一家后面难免需要帮忙,未免过于势利,我爸妈最终把份子钱给退了。
只是随便想起来些事情,便胡乱写点。
关于孩子教育
娃一天天长大,下个月就两岁了,经常听到一些关于推娃的讨论,不免有些焦虑起来,自己似乎并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买了两本书,一本是Positive Discipline,另外一本是Parenting With Love And Logic, 读了一遍,简单做个笔记。
第一,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Modeling is the key),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所谓一流的父母做榜样,孩子很多的内在品质,价值观念,做事风格,其实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孩子非常善于模仿。所以在觉得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应该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耐心,在教育孩子不轻易放弃的时候,首先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希望孩子积极开朗,先看看自己是否给孩子一个积极的示范,在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自己是否还在坚持学习。自己的示范比说一万遍都强。
第二,Give choices, and let kid learn from consequence,要给孩子选择,并从选择的后果中学习,从小的选择开始,慢慢给于更多的自主权。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面对社会,自己做出选择,那么小的时候犯错比后来犯错要好很多。当然需要设置一定的底线,避免无谓的风险。很多例子,比如冷天出门是否穿外套,冻一次自然就学会了,不按时吃饭,那么饿一顿那么自然胜过千言万语,不按时睡觉那么早上上学迟到,当然这些的前提是孩子能够理解选择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太小了不行,但依然应该给予选择的机会,比如穿哪件衣服等等。
第三,Let kid solve their own problems. 不要大包大揽,比如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按时起床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出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习惯,自己对自己事情负责的态度,则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之处,所谓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就是包揽孩子的一切,最终害人害己。
第四,以同情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失败而非苛责,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不仅是给孩子示范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是避免无谓冲突的常见方法,比如说我现在还没有想好,后面再谈来等自己情绪缓和了再处理问题,往往是更加有效的。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终究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勉之!
春节
上周末是春节,现在其实年已经过完了,总是想写点什么,却似乎又不知道该写点啥。
小的时候记得是很喜欢过年的,腊月初八要煮腊八粥就开始了要过年的前奏,腊月二十三要炒干货,比如瓜子花生啥的,这个时候也都开始放寒假了,之后要打扫屋子所谓扫尘,准备各种年货,养猪的人家会杀猪,亲戚都会去买肉都是十几斤得买,还有豆腐豆干会买很多放在水里面泡着,请人写门对或者直接买,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这个时候最忙,还会买新衣服,还有老妈手工做的布鞋和棉鞋。腊月二十九会炸圆子,腊月三十早上起来贴门对,洗脚剪指甲,换新衣服,收压岁钱,然后放鞭炮吃年饭,在我们那午饭是最隆重的一顿,不少人家等家人回来到下午才吃,晚上看春晚也是一个习惯,虽然春晚蛮无聊的,因为守岁得到午夜12点之后才睡觉,睡觉之前会再放鞭炮,用写着关门大街开门大发的红纸贴在门里面。大年初一起来开门放鞭炮,吃饭,然后得去村里面亲戚家拜年,小孩子会收到年糕,寓意步步高升,大人则是香烟瓜子。年初二的时候是去外婆家,年初三和初四也都是在外拜年。
这些记忆恍如昨日,却已经都慢慢成为往事了。出国了很多年的春节没有在家里面过了,2012年春节是来这边的第一个年,当时我还没有用微信,也没有写什么博客记录,记得应该是去了同事家里面一起包饺子吃,也是从那个时候学会了比较正规的包饺子的方法。2013年的春节完全不记得怎么过的了,也是没有微信没有博客,那个时候应该在计划四月份回国婚礼相关的事情,我想也是应该多写点东西记录一下生活。2014年春节也不记得在干什么了,估计会谈论绿卡相关的事情,那个时候PERM在审查了快一年半之后终于通过了,在决定EB2还是EB3。或许是事不过三吧,2015年春节老婆快生娃了,爸妈来了这边帮忙,终于和爸妈一起过了个年,记得当时爸妈最担心的还是姐一个人在家怎么过年的事情。2016年春节的时候回国了,带娃回去给他外婆看看,也终于在家里过了一个年。
时间真是飞快,这又是2017年春节了,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包了顿饺子,看了看春晚的录播,已经熬不动夜了。再过几年,娃上学了,那就更没有办法在春节的时候回去了。明年要回去过年,虽然估计家乡已经拆迁了,但是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课程笔记 – Critical thinking
这是2016年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Critical thinking。
首先要说一下这个课程名的翻译,最常见的翻译是批判性思考,不过似乎不是很贴切,因为批判的含义比较负面,而这个词的本意应该是更为积极的,明辨性思考,或者审辩性思考似乎更为恰当。
课程第一部分简单讨论一下审辩性思考的重要性,在实际决策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权衡取舍,那么对于问题的充分理解非常重要,而审辩性思考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思考前因后果,解决问题本身还不是表象,所谓标本兼治,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使用分而治之的原则。
课程第二部分展开讨论了如果充分理解问题,第一步定义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包括目标(Goals), 约束(Constraints), 成功衡量(Success criteria), 假设(Assuptions), 相关者(Stakeholders), 时限(Timeline),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更高效地去面对实际的问题,避免浪费时间。第二步理解问题背后的问题,搞清楚为什么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相关者的实际顾虑,避免对实际问题的误解,南辕北辙。第三步对问题进行展开,包括目标和时限,相关者和支持者,问题的边界和约束,成功的衡量标准等等。第四步回顾之前的相关工作,是否有经验教训值得参考,问题和当时比起来有何不同,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五步换位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上下文,做合理的假设来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方式来定义问题理解问题。第六步找出根本原因,理解是否有相关的问题,解决的方案的可能后果,充分理解前因后果。
接着课程讨论了审辩性思考的常用工具,包括挑战现有的方式,五个为什么(5 whys?)来追根究底寻求根源,七个然后呢(7 So what?)来充分理解后果,80/20法则,通常80%的结果是20%的努力带来的,集中注意力在能够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地方。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首先是着眼于全局,理解解决的问题的必要性和估计潜在的利益,之后通过必要的数据来分析问题,也要避免在数据中迷失方向。在得出方案的同时也要充分理解方案的潜在影响。
最后课程指出提升自己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去教别人,记得在Learning how to learn里面和之前读过的程序员生活指南的书里面都有类似的提法,我想也也应该应用到别的学习领域。在运用审辩性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包括急于得出结论,没有充分展开问题,关注于细枝末节,未充分考虑后果等等。
从个人来说,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充分思考,利用5 Whys和7 So what来理解真正的问题,定义问题陈述,包括目标,时限,约束,衡量标准和相关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分而治之,找到前因后果,从而可以用20%的努力解决80%的问题。
旧金山总领事馆更换护照
护照是2007第一次出差前办的,今年就要过期了,转眼十年过去了,今天去旧金山的领事馆办了护照更换,记录一下。
首先是准备材料,可以参考使馆的网页,需要护照原件和相关页的复印件,在美身份原件和复印件,申请表,个人情况说明,和四张照片。首先是必须要预约http://ppt.mfa.gov.cn/appo/,预约的时候需要电子版的照片,并最终生成申请表。这里要吐槽一下,那个网站总是抱怨我的照片背景不均匀,只好零时学习使用Gimp更换背景,最难处理的还是头发部分,不过最终还是通过了。照片我则是用这个网站生成再去Target打印出来的,这里我建议大家就不用自己打印了,基本上都不符合要求,虽然我拿尺子量了又量。
我这次约的是上午11点到12点的时间段,7点40的飞机,按时起飞了,结果还是晚点三个多小时。快到旧金山的时候机长说机场过于繁忙,流量控制不让降落,等了快半个小时还是没有收到许可,油可能不够了飞机就飞到了一个叫Sacromento的地方降落加油,再等待许可,最终下午一点才到。使馆是两点半关门,赶紧冲出来直接拦了一个出租车,叫Uber还是担心耽误时间,还好路上交通不错,司机是个印度人,也认识路,在一点半的时候到达领事馆。
使馆门口有法*轮^功大大的宣传横幅,谎言对谎言都没有力量。进门安检比较简单,就是手机和钥匙要拿出来,会问有没有预约。进去后有两个窗口 (4号和5号)是专门办护照的,不需要领号,别的窗口办签证的需要。还好今天人不多,到我的时候材料递交进去,把个人情况说明退给我了,要求看了下绿卡,别的收了,我打印的照片看都没看让我去门口重新照相,$15只收现金,5分钟就好了,再交了照片,拿到了一个收据,大概一个月后取,出门大概2点,还是比较快的。
服务态度还可以,没有网上有些说的那么糟糕。饿了找了一家麦当劳买了个Big Mac带走,路上看到不少黑人,空气中一股大麻味。打了Uber直奔公司,嗯,我是出差顺便来办的。
2017目标
转眼2017年已经过了两周了,这一年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想还是写下点东西,年底的时候对照一下。
1. 体育锻炼,坚持每天一万步,一周两到三次的跑步。
2. 学习弹电子琴,年底能够熟练弹奏一首歌曲。
3. 提高演讲和写作的能力,每周练习一次。
4. 学习机器学习,熟悉常见的深度学习算法并熟练掌握一种框架。
5. 提高沟通能力,学习沟通相关的课程并用于实践
6. 学习教育孩子
7. 完成一个工作之外的项目并实际运行
我想就是上面七项,努力努力!
2016 总结
时间真是飞快,写2015总结似乎就在昨天,然而已经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了,白驹过隙。
2016年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感觉很是充实,完成了每天一万步的目标,养成了每天饭后散步的习惯,坚持学习,完成了若干摄影,机器学习和沟通合作相关课程,读了大概八本书。
一月份的时候带娃回国,记得洗衣机在出发前坏掉了,带着脏衣服就出发了。在北京逗留了两天,主要是办理身份证,更新驾照和准备娃户口材料等,和吃喝协会的同事们小聚了一下。之后先去黄石,再回合肥。这期间还远程工作了一周。
二月份初的时候又去了一趟北京,取了下身份证,从人才中心拿了户口,又被催着迁出户口,实属无奈。还有驾照过期了一年多,需要重新考科目一,记得有个快70岁的老者也参加考试用美国驾照换中国驾照,不仅感慨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还有一个是北京女孩加拿大读完书回国了,拿加拿大驾照换中国驾照。之后便是在老家过年,出国之后就没有在家里面过年了。年初二坐车去岳母家,娃又病了,发烧拉肚子,年初七独自回美国,路过北京和当年实验室的几位同学聚了下,难得。回到西雅图把洗衣机给修好了,Youtube万能。
三月初又回国一周。首先是参加我姐的婚礼,应该说这是我爸妈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心事了。然后是去黄石参加老婆弟弟的婚礼,再给娃上户口,这期间第一次在国内开车被交警给拦下来查驾照,还把老婆弟弟买的新车给小刮了一下,然后和老婆娃一起回西雅图。回来上班一周交接工作然后办理离职手续,离开了工作了9年的微软,换了工作去Facebook.
四月份主要是工作的事情,去加州Bootcamp了两周,开始养成每天一万步和班车上学习的习惯,受益无穷。完成了一门机器学习和一门推荐系统的入门课,也是为了后面选组做准备。这个月还给草坪补了种子。
五月份的时候决定进入现在的组,这个月魏则西和莆田系医院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回头看来又如何呢?街市依旧太平。整理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当年的一张微积分作业纸,内容是完全看不懂了,只是感慨岁月的流逝。草坪补的一般般,比之前好很多,但是还有不少秃掉的地方。
六月份的时候去加州出差尝试了一把早出晚归,太累。这个月记得是英国退欧,市场反应了一下然后又回归正常了,似乎也没啥大不了。这个月还有件事情就是微软收购LinkedIn, 倒是觉得有些意外,微软的收购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这次不知道最终会怎么样。
七月份的时候老家又发水被淹了,上一次是25年前的1991年,那次我太小只是跟着跑,这次则远在异国干瞪眼。这个月参加了集会抗议在小区附近建立大麻工厂的议案,生活在一个蓝州里面民主党占优势真是麻烦,圣母党不少,议会傻逼无比。这个月还去kayaking了一次,有位同事船翻了掉水里面去被救了上来。Pokemon Go是这个月发布的,无比狂热,记得还去了Bellevue downtown park,到处都是人,跑来跑去抓怪。
八月份的时候有次阿里巴巴的CTO携高管来Facebook访问,其实年纪也没有比我大多少,2004年进的淘宝。回想起来自己读研究生和进入微软的确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当然不是说不去做这些就会更加成功,但是机遇是浪费掉了,但是那个时候又怎么会看到这么远呢?月底的时候老婆计划了去夏威夷的一周旅行,到现在还记得躺在沙滩上,漂在海里面什么都不想,却也是难得的逍遥,印象更深的是车里面跑进去好多蚂蚁,清理了许久,去Haleakalā National Park回来的路上,倒掉的大树耽搁了好几个小时,不过也是一种经历。
九月份的时候因为HOA的要求请人把房子外面给刷了下,花费3500美元,这边的人工的确是贵的很。这个月来美国也满了五年,时间飞快,写了一篇博客记录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其实远离他乡何尝是我所愿呢?但是以我的个性在国内也是难以混出一片天地,又没有买房,人生或许就是如此吧。这个月老家又说要拆迁,心里面很不是滋味,首先是爸妈晚年还要去适应新的生活,二是那就是我心里的世界的中心,从我开始记事的家,但终究无可奈何。
十月份初的时候又去加州出差了一次,感觉自己还是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通,这会非常限制自己长远的发展。于是开始看Lynda.com上面一些关于soft skills的课程,终究还是需要实践,我想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可以改变的,在于自己的恒心和毅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适当地挑战自我。中旬的时候预报说会有非常大的暴风雨,可惜预报错了,颇有些失望,或许这边过于无聊,总想见识点东西吧。
十一月份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美国大选,上次2012年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关注,这次大致了解了下美国的选举文化。我是希望川普赢的,倒不是因为喜欢共和党和他的很多奇葩言论,而是民主党推动的很多政策实在是无法赞同,比如大麻的合法化,黑命贵,工作和教育的AA等等,为了黑人和老莫的选票,完全不顾及公平和正义。选举前我也觉得希拉里会赢,没想到川普居然逆袭成功,这是在是给这边主流媒体一个响亮的耳光。不过其实谁上台也都一样,还是有钱人的游戏,看看川普提名的内阁就知道了,不过本来也都是利益交换而已。这个月感恩节的时候公司多放了一天假,非常难得我跑去了一趟赌场,小赌怡情了一把挣了四十块钱。
十二月初的时候,本科同学来访,和这边几个同学一起吃了个饭。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说法,毕业后五年小差距,十年大差距,的确如此。该同学的公司已经在创业板IPO督导期,来这边开分公司。而我还是在大公司里面的一个小螺丝钉而已,不过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还是努力提高自己。这个月还去托儿所开了一次家长会,人生的头一遭,圣诞期间还带娃去拍了第一次的Santa photo, 还有车两次打火打不着,买了电池给换上了。这个月我姐生了娃,顺产不成然后破腹产,然后伤口感染,实在是太受罪了,到现在我还没有回国去看下,娃还是小了点,在国外也是无奈。
2016年,我有点不舍,2017年,我来了。
课程笔记 – Getting things done
最近又完成了一门比较短的课程,Getting things done. 简单记录下一些关键点,以便自己反思和随时参考。
首先,这个课不是关于时间管理,而是讨论如何集中注意力(focus)来完成重要的事情。主要包括五个步骤,收集(Capture), 阐明(Clarify), 整理(Organize), 反思(Reflect)和投入(Engage)。
第一步是收集所有你需要做的事情,任何你关注过的事情,写下来列出待办事项清单,这也是为了让头脑更关于主创造性的任务。
第二步是阐明,确保待办事项都是清晰没有歧义的。根据是否可以行动(actionable),如果不能,则可以删去,或者成为参考事项。关注于可以采取行动的事情,明确是否可以有立即的明确行动来推动该事项,否则应该考虑分解细化。对于具体的任务,如果是可以在很短时间里面完成的,所谓的两分钟规则,那么就立即行动完成。否则考虑是否可以委托给别人或者是否并不重要可以延后。
第三步是整理。在通过上一步得到明确的需要自己行动的列表之后,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把任务归类到行动列表,代办列表和项目列表,然后开始行动。
第四步是反思,周期性地反思,比如每周固定时间反思自己的事情列表的变化,看看前面几步是否有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最后是投入,投入并不是简单低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强度,而是全身心的投入,Focus makes difference.
总的来说,道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无非是明确自己要办的事情,明确优先级,合理的安排,积极的执行,定期的反思,投入的工作,关键在于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勉之!
课程笔记 - Teamwork fundamentals
最近看完了 Teamwork fundamentals课程,总结一下。课程是英文的,可能有些地方翻译的不太贴切。
课程开始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工作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团队来完成的,那么个人的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团队合作能力,也就是要更好和别人合作。
那么一个成功团队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首先是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是远景,并理解团队在其中的位置。一个团队需要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包括管理,人力,创造力和执行各个方面。管理方面包括组织,激励,战略,驱动,人力方面包括关系,支持,氛围等,创造力包括创新,收敛思维等,执行则包括做事细心,善于分析等等。而团队的管理者需要建立起适合团队的物理环境,鼓励开放包容的沟通,这里作者提到了”Johari window”的概念,就是自己/别人和已知/未知的矩阵,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盲区。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并欣赏彼此的不同。接受冲突并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一个成功的团队能够预计风险并提前应对。
从个人来说,首先要维持积极正面的态度,要培养正面思维的习惯,避免任何负面的言论。其次是要可信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自己的工作,勤于记录,及时回复信息,保持一致性。接着是善于聆听,聆听是一门艺术,多听能够让自己更被别人喜欢,具体来说要避免过多的讨论自己,包括成功和问题,因为大多数人是不在意别人的,鼓励别人多讨论和他们相关的事情,这样也可以更好得控制对话,做到90%在听。之后是鼓励不爱说话的人,以开放式问题开始,闭合式问题结束,在中间多问一些探索性问题(比如Tell me more about…),在每个问题结束后追加一些评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对别人的回答很感兴趣。接着是主动沟通,在发现问题,在有有用信息,在自己需要帮助,在自己感到困惑的时候都应该主动沟通。然后必要重要的还有灵活性,尝试不同的角色,有感恩的态度,及时感谢别人,赞美别人,并不吝啬于帮助别人。敢于指出团队或者别人的不足帮助别人提高,同时有宽容的态度。这倒使我想起了孔老夫子的忠恕之道了。
接着作者指出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别人的反馈,尝试不同的角色,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适当挑战自我来认识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对于自己的弱点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并用行动来提高,在实际中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适当回避自己的弱点。坚持比自己承诺的做的更多些,”good enough is not good enough”。
最后作者做了总结,要成为更好的团队成员需要善于聆听,增进互信,乐于助人,坦诚相待,虚心求教,正视缺点,积极思考,尊重差异,尝试角色,最后要坚持和组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