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总结

时间真是飞快,写2015总结似乎就在昨天,然而已经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了,白驹过隙。
2016年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感觉很是充实,完成了每天一万步的目标,养成了每天饭后散步的习惯,坚持学习,完成了若干摄影,机器学习和沟通合作相关课程,读了大概八本书。
一月份的时候带娃回国,记得洗衣机在出发前坏掉了,带着脏衣服就出发了。在北京逗留了两天,主要是办理身份证,更新驾照和准备娃户口材料等,和吃喝协会的同事们小聚了一下。之后先去黄石,再回合肥。这期间还远程工作了一周。
二月份初的时候又去了一趟北京,取了下身份证,从人才中心拿了户口,又被催着迁出户口,实属无奈。还有驾照过期了一年多,需要重新考科目一,记得有个快70岁的老者也参加考试用美国驾照换中国驾照,不仅感慨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还有一个是北京女孩加拿大读完书回国了,拿加拿大驾照换中国驾照。之后便是在老家过年,出国之后就没有在家里面过年了。年初二坐车去岳母家,娃又病了,发烧拉肚子,年初七独自回美国,路过北京和当年实验室的几位同学聚了下,难得。回到西雅图把洗衣机给修好了,Youtube万能。
三月初又回国一周。首先是参加我姐的婚礼,应该说这是我爸妈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心事了。然后是去黄石参加老婆弟弟的婚礼,再给娃上户口,这期间第一次在国内开车被交警给拦下来查驾照,还把老婆弟弟买的新车给小刮了一下,然后和老婆娃一起回西雅图。回来上班一周交接工作然后办理离职手续,离开了工作了9年的微软,换了工作去Facebook.
四月份主要是工作的事情,去加州Bootcamp了两周,开始养成每天一万步和班车上学习的习惯,受益无穷。完成了一门机器学习和一门推荐系统的入门课,也是为了后面选组做准备。这个月还给草坪补了种子。
五月份的时候决定进入现在的组,这个月魏则西和莆田系医院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回头看来又如何呢?街市依旧太平。整理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当年的一张微积分作业纸,内容是完全看不懂了,只是感慨岁月的流逝。草坪补的一般般,比之前好很多,但是还有不少秃掉的地方。
六月份的时候去加州出差尝试了一把早出晚归,太累。这个月记得是英国退欧,市场反应了一下然后又回归正常了,似乎也没啥大不了。这个月还有件事情就是微软收购LinkedIn, 倒是觉得有些意外,微软的收购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这次不知道最终会怎么样。
七月份的时候老家又发水被淹了,上一次是25年前的1991年,那次我太小只是跟着跑,这次则远在异国干瞪眼。这个月参加了集会抗议在小区附近建立大麻工厂的议案,生活在一个蓝州里面民主党占优势真是麻烦,圣母党不少,议会傻逼无比。这个月还去kayaking了一次,有位同事船翻了掉水里面去被救了上来。Pokemon Go是这个月发布的,无比狂热,记得还去了Bellevue downtown park,到处都是人,跑来跑去抓怪。
八月份的时候有次阿里巴巴的CTO携高管来Facebook访问,其实年纪也没有比我大多少,2004年进的淘宝。回想起来自己读研究生和进入微软的确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当然不是说不去做这些就会更加成功,但是机遇是浪费掉了,但是那个时候又怎么会看到这么远呢?月底的时候老婆计划了去夏威夷的一周旅行,到现在还记得躺在沙滩上,漂在海里面什么都不想,却也是难得的逍遥,印象更深的是车里面跑进去好多蚂蚁,清理了许久,去Haleakalā National Park回来的路上,倒掉的大树耽搁了好几个小时,不过也是一种经历。
九月份的时候因为HOA的要求请人把房子外面给刷了下,花费3500美元,这边的人工的确是贵的很。这个月来美国也满了五年,时间飞快,写了一篇博客记录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其实远离他乡何尝是我所愿呢?但是以我的个性在国内也是难以混出一片天地,又没有买房,人生或许就是如此吧。这个月老家又说要拆迁,心里面很不是滋味,首先是爸妈晚年还要去适应新的生活,二是那就是我心里的世界的中心,从我开始记事的家,但终究无可奈何。
十月份初的时候又去加州出差了一次,感觉自己还是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通,这会非常限制自己长远的发展。于是开始看Lynda.com上面一些关于soft skills的课程,终究还是需要实践,我想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可以改变的,在于自己的恒心和毅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适当地挑战自我。中旬的时候预报说会有非常大的暴风雨,可惜预报错了,颇有些失望,或许这边过于无聊,总想见识点东西吧。
十一月份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美国大选,上次2012年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关注,这次大致了解了下美国的选举文化。我是希望川普赢的,倒不是因为喜欢共和党和他的很多奇葩言论,而是民主党推动的很多政策实在是无法赞同,比如大麻的合法化,黑命贵,工作和教育的AA等等,为了黑人和老莫的选票,完全不顾及公平和正义。选举前我也觉得希拉里会赢,没想到川普居然逆袭成功,这是在是给这边主流媒体一个响亮的耳光。不过其实谁上台也都一样,还是有钱人的游戏,看看川普提名的内阁就知道了,不过本来也都是利益交换而已。这个月感恩节的时候公司多放了一天假,非常难得我跑去了一趟赌场,小赌怡情了一把挣了四十块钱。
十二月初的时候,本科同学来访,和这边几个同学一起吃了个饭。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说法,毕业后五年小差距,十年大差距,的确如此。该同学的公司已经在创业板IPO督导期,来这边开分公司。而我还是在大公司里面的一个小螺丝钉而已,不过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还是努力提高自己。这个月还去托儿所开了一次家长会,人生的头一遭,圣诞期间还带娃去拍了第一次的Santa photo, 还有车两次打火打不着,买了电池给换上了。这个月我姐生了娃,顺产不成然后破腹产,然后伤口感染,实在是太受罪了,到现在我还没有回国去看下,娃还是小了点,在国外也是无奈。
2016年,我有点不舍,2017年,我来了。

课程笔记 – Getting things done

最近又完成了一门比较短的课程,Getting things done. 简单记录下一些关键点,以便自己反思和随时参考。
首先,这个课不是关于时间管理,而是讨论如何集中注意力(focus)来完成重要的事情。主要包括五个步骤,收集(Capture), 阐明(Clarify), 整理(Organize), 反思(Reflect)和投入(Engage)。
第一步是收集所有你需要做的事情,任何你关注过的事情,写下来列出待办事项清单,这也是为了让头脑更关于主创造性的任务。
第二步是阐明,确保待办事项都是清晰没有歧义的。根据是否可以行动(actionable),如果不能,则可以删去,或者成为参考事项。关注于可以采取行动的事情,明确是否可以有立即的明确行动来推动该事项,否则应该考虑分解细化。对于具体的任务,如果是可以在很短时间里面完成的,所谓的两分钟规则,那么就立即行动完成。否则考虑是否可以委托给别人或者是否并不重要可以延后。
第三步是整理。在通过上一步得到明确的需要自己行动的列表之后,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把任务归类到行动列表,代办列表和项目列表,然后开始行动。
第四步是反思,周期性地反思,比如每周固定时间反思自己的事情列表的变化,看看前面几步是否有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最后是投入,投入并不是简单低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强度,而是全身心的投入,Focus makes difference.
总的来说,道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无非是明确自己要办的事情,明确优先级,合理的安排,积极的执行,定期的反思,投入的工作,关键在于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勉之!

课程笔记 - Teamwork fundamentals

最近看完了 Teamwork fundamentals课程,总结一下。课程是英文的,可能有些地方翻译的不太贴切。
课程开始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工作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团队来完成的,那么个人的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团队合作能力,也就是要更好和别人合作。
那么一个成功团队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首先是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是远景,并理解团队在其中的位置。一个团队需要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包括管理,人力,创造力和执行各个方面。管理方面包括组织,激励,战略,驱动,人力方面包括关系,支持,氛围等,创造力包括创新,收敛思维等,执行则包括做事细心,善于分析等等。而团队的管理者需要建立起适合团队的物理环境,鼓励开放包容的沟通,这里作者提到了”Johari window”的概念,就是自己/别人和已知/未知的矩阵,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盲区。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并欣赏彼此的不同。接受冲突并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一个成功的团队能够预计风险并提前应对。
从个人来说,首先要维持积极正面的态度,要培养正面思维的习惯,避免任何负面的言论。其次是要可信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自己的工作,勤于记录,及时回复信息,保持一致性。接着是善于聆听,聆听是一门艺术,多听能够让自己更被别人喜欢,具体来说要避免过多的讨论自己,包括成功和问题,因为大多数人是不在意别人的,鼓励别人多讨论和他们相关的事情,这样也可以更好得控制对话,做到90%在听。之后是鼓励不爱说话的人,以开放式问题开始,闭合式问题结束,在中间多问一些探索性问题(比如Tell me more about…),在每个问题结束后追加一些评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对别人的回答很感兴趣。接着是主动沟通,在发现问题,在有有用信息,在自己需要帮助,在自己感到困惑的时候都应该主动沟通。然后必要重要的还有灵活性,尝试不同的角色,有感恩的态度,及时感谢别人,赞美别人,并不吝啬于帮助别人。敢于指出团队或者别人的不足帮助别人提高,同时有宽容的态度。这倒使我想起了孔老夫子的忠恕之道了。
接着作者指出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别人的反馈,尝试不同的角色,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适当挑战自我来认识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对于自己的弱点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并用行动来提高,在实际中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适当回避自己的弱点。坚持比自己承诺的做的更多些,”good enough is not good enough”。
最后作者做了总结,要成为更好的团队成员需要善于聆听,增进互信,乐于助人,坦诚相待,虚心求教,正视缺点,积极思考,尊重差异,尝试角色,最后要坚持和组一起吃饭。

课程笔记 - Influencing Others

自己差不多也工作了快十年了,越来越感觉自己在所谓的Soft Skills上面欠缺太多,一方面是自己性格的问题,不善于交际,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有些犯怵。但是我想通过学习和不断的练习,应该能够有所改变。于是最近开始在lynda.com上面开始学习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课程,感觉如果只是看视频,似乎记住并能够运用于实际中的少之又少。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在看完一门课程的时候写一点课程笔记,这样可以便于以后参考和练习。这次的课程是Influencing Others.
课程第一节是作者提到不同人对不同的事物可能有这完全不同的视角,要去影响别人,就需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实际中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是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大多数人不在意别人的视角。然后作者也提出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可以变为更好的影响者,从今天做起。
第二节着重于具体的影响别人的方法,简单罗列一下如下:

  • Provide rational analysis. 这是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提供数据,逻辑,分析等等。这对于影响别人是必要的但往往是不充分的。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和别人的交互,不要固执于自己的看法
  • Cite credible source. 这是应用可信的来源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包括研究机构,相关方面的专家等等。
  • Reference legitimate policies, procedures or standards. 这个是影像相关的法律规定,流程和标准等等来帮助说服别人。这里要注意方式方法,先让对方认同这些规定标准。
  • Establish urgency or scarcity. 这是广告里面常用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Demonstrate pain and gain. 通过分析做和不做对对方的利害得失来打动对方。
  • Build alliances and coalitions. 所谓的build your network before you need it.
  • Use social proof: 展示别人在做类似的事情,能够更好的影响人们去做,可能是所谓的从众心理。
  • Initial reciprocation: 给你希望影响的人展示善意,提供有意义的价值,多数人会回报以善意
  • Encourage commitments and consistency: 设法让别人做出承诺
  • Presence striking comparison and or contrasts: 也是做和不做的区别,建议最好先说负面的再说正面的,这样效果更好让别人更容易接受
  • Add impact to your ideas: 让你的主意更加简介,有针对性会增加说服力
  • Align with shared value, principle, or purpose: 和公认的价值,原则一致
  • Connect to strategy or high-level goals: 和公司团体的高级目标一致
  • Build rapport, relations and trust. 善于聆听,了解你的目标和他们的做事方式
  • Like and be likable: I’m happy to be here and I’m happy to see you, 寻找彼此的共同点,赞赏他们的优点,并告知他们你在提高一项正面的技能,通常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更乐于帮助。
  • Request help or advice: 需求简单的帮助,让别人更容易say yes,并表达感激。
  • Be influenceable: 开放的心态,不要试图去赢得争论,让别人知道你们的贡献和对你的积极影响。
  • Turn objections into actions: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拒绝,理解别人的角度,单方面的希望和推动是无用的,从对方的角度来寻找好的方法。
  • Great things are done by small things together: 所谓的积少成多

最后一节,作者指出相对于得到直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期的关系和信赖,提升自己的reputation, From influence to inspire.

出差

快一个月没有写了啥了,记得之前还想着每周都能写点啥。上次想写点半年工作总结,结果总是写不下去,估计也是江郎才尽了。想一想估计可以记个上周去加州出差的流水账。
还是住在希尔顿Palo Alto,就在斯坦福的对面,几乎每个早上都会去斯坦福的校园溜达一会儿再去做班车去公司,一个是当做锻炼,二也是为了完成每天的一万步。校园很开阔,有大片的树林,里面是有道路走车的,这是国内的校园颇不一样。建筑古朴典雅,我随手照了一些照片。


最后一天早上去参观了一下惠普车库,走路离酒店也不远。


回西雅图的飞机则是一如既往的晚点,本来6点45的飞机,到了快8点才飞,下次还是换个机场不走SFO了。
 

老家

昨天是中秋,打了个电话回去,已经不记得多少个中秋节没有在家里陪爸妈过了,至少从2000年上大学开始就没有了,至于高中的时候,已然不记得了,估计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家里面过中秋了,因为老家要拆迁了。那是在大概一个月前,老姐发微信告知我老家要拆迁的消息,其实好几年前就说要拆迁了,而这次洪水退了以后也不让维修旧房子了,估计政府也就借这个契机开始拆迁的事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面很不是滋味。
老家的房子是1988年盖的三间瓦房,后来加了一间。在盖瓦房之前是土房子,年纪太小已经不太有印象了,而盖瓦房的原因我至今还是记得一清二楚。那年的夏天,我妈带着我在河边洗脚,轰的一声墙倒的声音,那声音非常大至今我仍然记得。邻居在外面干活的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回家看怎么回事。结果是我家隔开厨房的一堵墙倒掉了,边上我爸搭的一个床被砸扁了,还有个放泥鳅的水缸被打的粉碎,有的泥鳅也被砸死了,万幸的是我家人当时都不在家里面。
当时很穷,于是我爸去借遍了亲戚终于凑了钱盖房,本来是准备盖个楼房的一层,结果最后差三千块钱盖成了瓦房,我爸还着急生病了去吊水,而想盖楼房的原因很简单,以后加二层给儿子娶媳妇用:). 记得房子要盖好的时候请亲戚们来,我们称之为上梁,那应该是冬天了。想来我爸那个时候的压力应该很大。
可以说从我有清晰记忆开始,这就是我家的样子。那一年我也开始上小学了,离家很近,隔了三家就是小学的操场,课间经常带着小伙伴跑来我家的水井喝水,还带着他们翻院墙去偷隔壁的葡萄,被发现老师让罚站,当时似乎做作业还把板凳的凳字写错了,缺了最下面的几,老师问我说我家的板凳是不是没有腿。后来我上了初中,老家的位置就非常不方便了,骑车需要半个小时,而村东口才有石子路,村东口到家步行是十几分钟,不过都是土路,下雨天的时候无法骑车,而那个时候的我还扛不动自行车。就算是石子路其实也是泥泞难行,一会儿自行车就被泥巴掐住,得找个树枝把泥巴掏出来再继续走,吃了不少苦头,那个时候似乎就想要离开这片土地。
后来上高中了住校,在家的时间就少了,后来去北京上学,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后来工作出国,在家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离开了这片土地,越走越远。
2013年回国办结婚仪式的时候,用的是我姐在合肥的房子作为婚房,老爸还是坚持让我们回老家住了两晚,我想这对于我爸也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吧。
越走越远,但是老家就像是自己的根,总觉得有些东西就在那里,有些牵挂就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希望在被拆掉之前我还能够回去看一眼,以后便在梦中了。

旅美五年

不知不觉中来美国已经五年了,还记得是2011年9月7日星期三的飞机。
至于为什么出国,记得09年或者是10年的时候对当时的工作有些厌倦,而且身边的同事也开始不断的离开,大概是09年面试了Google 中国,结果失败,在2010年面试Facebook还是失败,回想起来还是准备不足,否则人生或许有些不同了。2011年初的时候有个同事在过年前的时候去了美国,一起吃了饭聊了一聊,之后还去了小米和林斌聊了聊,晚上的时候。小米那个时候是996,记得林斌给了我一些建议,那就是美国稳定可以预见十年后的生活,而国内则是机遇很多,变化很多。五年过去了,看来却是如此。其实更为关键的出国因素,是股票投资的失败。在09年的时候没有买房,反而在3400点的时候买入金融股,之后直接腰斩,再断断续续投资,差不多亏损2/3,到今天还是如此,于此同时房价狂飙,正好老婆(当时还是女朋友)11年在加拿大读书毕业,我们也需要一个对未来的安排。
当时首先考虑的还是这边对应的Exchange组, 面试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同时朋友介绍也面了Lync组,都拿到了Offer,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Lync,当时觉得VoIP应该比Email更有意思一点吧,回头想一想还是年轻了点。
大概是在5月份的谈好了Offer, 本来应该是2个月就可以完成签证申请之内的事情,但是个人原因等到了九月份才走。这期间原来的组给了我一个很差的Review,老板也明确说他尽力了,但是总是有人拿差评的,首先肯定给走的人,想来也是我走的时间安排的不好,其它的事情就是申请L签证,打包准备海运。记得房东还在这个时候涨房租,有点乘火打劫的感觉。
记得到达这边的第一天,从机场打车到148街租车的地方,那个时候开车还是很不熟练,去川霸王吃的第一顿饭,然后取钥匙到Trails of Redmond F1018,两个月后租房租在F2018,搬家倒是非常的方便,一直住到2013年8月份搬走。
五年就这么着过去了,这五年中买了房,有了绿卡, 有了娃,换了工作。2013年和2014年回国了两次,2015年父母过来几个月帮忙照顾娃,2016年初回国过年,这是五年来唯一一次回家过年,想起来也是颇为愧疚。
人生的确有如白驹过隙,但还是应该努力去做一些事情,下一个五年,遥望星空,脚踏实地。

夏威夷游记

上周娃托儿所放所谓的暑假(Summer break),于是我们在两个月前就商量着出去玩一次,通过Costco Travel定的去夏威夷的Package包括机票租车和旅馆。
周六早上起来开车去机场,到达机场安检之后等待登机的时候,娃对于外面的飞机感到非常新奇,其实娃之前已经回国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一岁不到还太小了点没有概念或许。
下午一点多到达的Maui岛的Kahului Airport,机场建设的非常环保,没有高大的建筑,甚至没有像样的围墙,天气很热,赶紧脱掉外套。接着找到了班车去租车点,Alamo的租车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歪歪唧唧说保险的事情,要了一个安全座椅需要$60,以后娃要买票了还是自己背着更划算些。装安全座椅折腾了好一会儿,之后驱车去附近的Costco采购了一番,发现没有买到防晒霜,于是又顺道去了Target。开车去酒店Sheraton Maui Resort & Spa,办理入住手续再找到住的楼又折腾了一会儿。住的房间是有Ocean View的,还看到了彩虹,果然不愧是彩虹之州。
周日上午起床去吃早饭,路上的池子里面海养了金鱼,吃完后直奔沙滩玩沙。中午不饿也没有吃饭,娃睡过午觉之后去了Maui Ocean Center看各种海洋生物。这个Ocean Center不大,不过倒是蛮适合带小孩去的。回来发现在超市买的所谓夏威夷薯片产地居然是华盛顿州-_-.

周一决定去Road to Hana, 这是一个有着六百多个转弯和五十几座桥,多数是单行道的桥。最终车上只有我没有晕车呕吐。路上有一些瀑布和观景点,倒是非常漂亮,但是我必需得专心开车无法欣赏。主要去了两个景点,一个是Black Sand Beach, 景色宜人,另外一个是Red Sand Beach, 这个需要走一段悬崖边上的小路才能到,背着娃还是很需要勇气的。原路返回在Target附近休整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回去酒店吃晚饭,吃了牛排和龙虾。


周二决定轻松点,就在酒店沙滩玩,租了个躺椅呆了一整天。

周三因为台风的消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前往Haleakalā National Park,这个公园位于岛的中部,路上看到很多甘蔗。在进入公园后第一个Visitor Center时候天气非常糟糕,大风下雨啥也看不清,又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到达山顶。这个时候偶尔云被吹走能够看到一点点真实面目。

下山的路上发现被倒掉的树阻断了,幸好倒的时候没有车经过,等了大概快2个小时路才被清理出来。

周四继续轻松,上午准备去离酒店十几分钟车程的Lahaina小镇,出发前发现车里面好多蚂蚁,估计是垃圾没有及时清理造成的,折腾了半个小时差不多。到了小镇简单逛了逛。


下午则在酒店的游泳池玩耍还下了海,晚上去吃了酒店的另外一个餐馆Teppan-yaki Dan, 相当不错,喝了两瓶本地产的啤酒。
周五一早就收拾行囊,颇又些惆怅。再去泳池呆了一会儿,Checkout奔机场还车,安检做飞机回西雅图。
总的来说很满意这次的行程,虽然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成,但还是看了很多美景,感到了身心的放松,只是时间太快,夏威夷下次再见。

随笔

突然想写点什么,于是停下手头的工作,正好头也晕,就当是休息了。
昨天中午边上的同事突然问我有个阿里巴巴的座谈会去不去,他似乎也不知道到底是谈啥的,我犹豫了下还是去了,原来是阿里巴巴的CTO张建锋携一群高管来访问Facebook, 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提问。这群高管看着都还比较年青,查了下张建锋是1974出生的,不过比我早9年而已。他是2004年进的淘宝。
提到淘宝,我本来有个问题,但是别人问题有点多,没有插上嘴。我想起了2005年的时候,我在外面实习,在上地佳园的一个房子里面的小公司,一个师兄和别人一起创业,做了一个叫做侃侃价的网站,似乎这个域名现在还可以访问,售价2万元。当时有传闻淘宝网要收费,于是这个侃侃价其实就是在克隆淘宝。开始没有商品怎么办呢?写了脚本从淘宝网上面抓取原样放到网站上,如果有人买的话,我们就从淘宝买再转手发货,获取用户先。淘宝网似乎会检测到这样的异常访问行为然后封锁我们的IP,不过不是问题,重启下ADSL我们就被分配到新的IP地址继续抓。后来淘宝终究没有收费,这个网站也就没有做起来。我很想问一下当年这个传闻是否真实,还是完全空穴来风。
时间真的很快,还记得那个时候每次发工资都是会计取的现金,中午是雇的一个阿姨做饭,味道还可以,做美工的妹子看着还可以。那个时候还真的年轻,对未来毫无规划。
回头想一想,这些年一直在大公司里面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时间就这样溜走了。但也不能说自己真的就是完全没有想法,记得07年进入微软,在09年的时候似乎有觉得有些不对了,尝试Google失败,之后在10年又尝试了Facebook又失败,最终在11年考虑再三没有去小米还是来了微软美国,记得当时和林斌聊天,他告诉我去美国的话稳定,能够预测到自己十年之后的样子,而国内则是机会无限。话犹在耳,五年已经过去了。其实事后想一想,最后悔的还是10年的时候没有能够面试成功,自己准备的很不充分,但至于去小米和来美国我也不知道,人生有时候是一种经历,人生也许总是会有各种遗憾吧。
想起来似乎有些沮丧,但是还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充分积累,充分提升自己,机会终究还是会有的,你要有判断的智慧。
努力努力。
 

读书笔记(七) Soft Skills: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life manual

接着读书笔记,这是本书的最后一章,Spirit.  “If you do not conquer self, you will be conquered by yourself”,算是本书的总结。本书的前六章涵盖了很多话题,从职业发展的建议到自我的推销,从学习的技巧到专注的力量,从财务谈到了健康,包括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把这些建议落实到实际中去,空想是毫无益处的,但是思想是改变的起点,所谓思考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本章探讨了精神的力量。
首先是作者强调了正面思维(positive thinking)的重要性,幸福课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有实际研究的数据表明正面思维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包括友谊,婚姻,收入,健康和寿命等等。作者建议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多关注事物的正面,冥思,适当的娱乐和读书都有助于建立正面的思考方式,这和幸福课的建议也是非常一致的。
在建立了正面的思维方式之后,那么需要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印象。自我印象的形成很可能是在小的时候,甚至是被无意之中的事情影响,改变自我印象并非易事,但是可能的。关键是在于建立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榜样,并设置为自己的目标,分析自我印象中的负面因素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我是怎么看待我自己的呢?善良,努力,勤奋,也包括胆小怕事,缺乏决断力,不善社交。我想就从胆小怕事开始改变起来吧。
然后作者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程序员和爱情。作者的看法是爱情是一个追逐与被追逐的游戏,你需要在其中找个一个平衡点,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害怕失败。有的时候这是一个数字游戏,在于你尝试了多少次,这个世界有足够多的人,再奇怪的人也能找到喜欢你的人。多希望我在很多年前能够看到这些建议 :).
接着作者给出了他的建议的成功书籍,其中包括The war of Art,讨论人性中阻挡自己成功的常见因素。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此书改变了作者对于激励别人的认知,从惩罚驱动到意愿驱动,就是让别人自己想去做才是关键。还有别的一些书籍在此不一一列出,我想可以加入自己的阅读目录,平均两个月一本来完成。
下面一节作者讨论对于失败的态度,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失败不是defeat, 失败不是世界末日,这样才能克服对于失败的恐惧,积极面对失败是成功的关键. “Most great people have attained their greatest success just one step beyond their greatest failure”.
最后,作者提到本书的建议都是他一家之言,希望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
回到我自己,其实这本书大概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读完,基本上都是在公司班车上读的,以前别的书或者课一般也就是一个读书总结,而这本书我写了七篇。首先是作者的很多观点我很有共鸣,颇有读之恨晚的感觉,然后是也和我的职业非常相关,很多建议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作者用的语言也比较平易,没有太多的生僻单词,每一节比较短也有利于在短的时间内读完。如果你也是程序员,也感觉生活有些迷茫,那么强烈建议你也读一读此书。
在每一节作者都有个Call for action, 我基本都忽略了,在这里我想给自己列出几条,有些已经在做,有些还没有开始。首选是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第二是建立正面思考的习惯,改变自我的某些负面形象,人是可以改变的,第三是坚持学习,成为终身的习惯,第四是坚持写博客,还有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要专注。
勉之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