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秋,打了个电话回去,已经不记得多少个中秋节没有在家里陪爸妈过了,至少从2000年上大学开始就没有了,至于高中的时候,已然不记得了,估计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家里面过中秋了,因为老家要拆迁了。那是在大概一个月前,老姐发微信告知我老家要拆迁的消息,其实好几年前就说要拆迁了,而这次洪水退了以后也不让维修旧房子了,估计政府也就借这个契机开始拆迁的事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面很不是滋味。
老家的房子是1988年盖的三间瓦房,后来加了一间。在盖瓦房之前是土房子,年纪太小已经不太有印象了,而盖瓦房的原因我至今还是记得一清二楚。那年的夏天,我妈带着我在河边洗脚,轰的一声墙倒的声音,那声音非常大至今我仍然记得。邻居在外面干活的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回家看怎么回事。结果是我家隔开厨房的一堵墙倒掉了,边上我爸搭的一个床被砸扁了,还有个放泥鳅的水缸被打的粉碎,有的泥鳅也被砸死了,万幸的是我家人当时都不在家里面。
当时很穷,于是我爸去借遍了亲戚终于凑了钱盖房,本来是准备盖个楼房的一层,结果最后差三千块钱盖成了瓦房,我爸还着急生病了去吊水,而想盖楼房的原因很简单,以后加二层给儿子娶媳妇用:). 记得房子要盖好的时候请亲戚们来,我们称之为上梁,那应该是冬天了。想来我爸那个时候的压力应该很大。
可以说从我有清晰记忆开始,这就是我家的样子。那一年我也开始上小学了,离家很近,隔了三家就是小学的操场,课间经常带着小伙伴跑来我家的水井喝水,还带着他们翻院墙去偷隔壁的葡萄,被发现老师让罚站,当时似乎做作业还把板凳的凳字写错了,缺了最下面的几,老师问我说我家的板凳是不是没有腿。后来我上了初中,老家的位置就非常不方便了,骑车需要半个小时,而村东口才有石子路,村东口到家步行是十几分钟,不过都是土路,下雨天的时候无法骑车,而那个时候的我还扛不动自行车。就算是石子路其实也是泥泞难行,一会儿自行车就被泥巴掐住,得找个树枝把泥巴掏出来再继续走,吃了不少苦头,那个时候似乎就想要离开这片土地。
后来上高中了住校,在家的时间就少了,后来去北京上学,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后来工作出国,在家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离开了这片土地,越走越远。
2013年回国办结婚仪式的时候,用的是我姐在合肥的房子作为婚房,老爸还是坚持让我们回老家住了两晚,我想这对于我爸也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吧。
越走越远,但是老家就像是自己的根,总觉得有些东西就在那里,有些牵挂就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希望在被拆掉之前我还能够回去看一眼,以后便在梦中了。
旅美五年
不知不觉中来美国已经五年了,还记得是2011年9月7日星期三的飞机。
至于为什么出国,记得09年或者是10年的时候对当时的工作有些厌倦,而且身边的同事也开始不断的离开,大概是09年面试了Google 中国,结果失败,在2010年面试Facebook还是失败,回想起来还是准备不足,否则人生或许有些不同了。2011年初的时候有个同事在过年前的时候去了美国,一起吃了饭聊了一聊,之后还去了小米和林斌聊了聊,晚上的时候。小米那个时候是996,记得林斌给了我一些建议,那就是美国稳定可以预见十年后的生活,而国内则是机遇很多,变化很多。五年过去了,看来却是如此。其实更为关键的出国因素,是股票投资的失败。在09年的时候没有买房,反而在3400点的时候买入金融股,之后直接腰斩,再断断续续投资,差不多亏损2/3,到今天还是如此,于此同时房价狂飙,正好老婆(当时还是女朋友)11年在加拿大读书毕业,我们也需要一个对未来的安排。
当时首先考虑的还是这边对应的Exchange组, 面试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同时朋友介绍也面了Lync组,都拿到了Offer,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Lync,当时觉得VoIP应该比Email更有意思一点吧,回头想一想还是年轻了点。
大概是在5月份的谈好了Offer, 本来应该是2个月就可以完成签证申请之内的事情,但是个人原因等到了九月份才走。这期间原来的组给了我一个很差的Review,老板也明确说他尽力了,但是总是有人拿差评的,首先肯定给走的人,想来也是我走的时间安排的不好,其它的事情就是申请L签证,打包准备海运。记得房东还在这个时候涨房租,有点乘火打劫的感觉。
记得到达这边的第一天,从机场打车到148街租车的地方,那个时候开车还是很不熟练,去川霸王吃的第一顿饭,然后取钥匙到Trails of Redmond F1018,两个月后租房租在F2018,搬家倒是非常的方便,一直住到2013年8月份搬走。
五年就这么着过去了,这五年中买了房,有了绿卡, 有了娃,换了工作。2013年和2014年回国了两次,2015年父母过来几个月帮忙照顾娃,2016年初回国过年,这是五年来唯一一次回家过年,想起来也是颇为愧疚。
人生的确有如白驹过隙,但还是应该努力去做一些事情,下一个五年,遥望星空,脚踏实地。
夏威夷游记
上周娃托儿所放所谓的暑假(Summer break),于是我们在两个月前就商量着出去玩一次,通过Costco Travel定的去夏威夷的Package包括机票租车和旅馆。
周六早上起来开车去机场,到达机场安检之后等待登机的时候,娃对于外面的飞机感到非常新奇,其实娃之前已经回国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一岁不到还太小了点没有概念或许。
下午一点多到达的Maui岛的Kahului Airport,机场建设的非常环保,没有高大的建筑,甚至没有像样的围墙,天气很热,赶紧脱掉外套。接着找到了班车去租车点,Alamo的租车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歪歪唧唧说保险的事情,要了一个安全座椅需要$60,以后娃要买票了还是自己背着更划算些。装安全座椅折腾了好一会儿,之后驱车去附近的Costco采购了一番,发现没有买到防晒霜,于是又顺道去了Target。开车去酒店Sheraton Maui Resort & Spa,办理入住手续再找到住的楼又折腾了一会儿。住的房间是有Ocean View的,还看到了彩虹,果然不愧是彩虹之州。
周日上午起床去吃早饭,路上的池子里面海养了金鱼,吃完后直奔沙滩玩沙。中午不饿也没有吃饭,娃睡过午觉之后去了Maui Ocean Center看各种海洋生物。这个Ocean Center不大,不过倒是蛮适合带小孩去的。回来发现在超市买的所谓夏威夷薯片产地居然是华盛顿州-_-.
周一决定去Road to Hana, 这是一个有着六百多个转弯和五十几座桥,多数是单行道的桥。最终车上只有我没有晕车呕吐。路上有一些瀑布和观景点,倒是非常漂亮,但是我必需得专心开车无法欣赏。主要去了两个景点,一个是Black Sand Beach, 景色宜人,另外一个是Red Sand Beach, 这个需要走一段悬崖边上的小路才能到,背着娃还是很需要勇气的。原路返回在Target附近休整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回去酒店吃晚饭,吃了牛排和龙虾。
周二决定轻松点,就在酒店沙滩玩,租了个躺椅呆了一整天。
周三因为台风的消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前往Haleakalā National Park,这个公园位于岛的中部,路上看到很多甘蔗。在进入公园后第一个Visitor Center时候天气非常糟糕,大风下雨啥也看不清,又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到达山顶。这个时候偶尔云被吹走能够看到一点点真实面目。
周四继续轻松,上午准备去离酒店十几分钟车程的Lahaina小镇,出发前发现车里面好多蚂蚁,估计是垃圾没有及时清理造成的,折腾了半个小时差不多。到了小镇简单逛了逛。
下午则在酒店的游泳池玩耍还下了海,晚上去吃了酒店的另外一个餐馆Teppan-yaki Dan, 相当不错,喝了两瓶本地产的啤酒。
周五一早就收拾行囊,颇又些惆怅。再去泳池呆了一会儿,Checkout奔机场还车,安检做飞机回西雅图。
总的来说很满意这次的行程,虽然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成,但还是看了很多美景,感到了身心的放松,只是时间太快,夏威夷下次再见。
随笔
突然想写点什么,于是停下手头的工作,正好头也晕,就当是休息了。
昨天中午边上的同事突然问我有个阿里巴巴的座谈会去不去,他似乎也不知道到底是谈啥的,我犹豫了下还是去了,原来是阿里巴巴的CTO张建锋携一群高管来访问Facebook, 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提问。这群高管看着都还比较年青,查了下张建锋是1974出生的,不过比我早9年而已。他是2004年进的淘宝。
提到淘宝,我本来有个问题,但是别人问题有点多,没有插上嘴。我想起了2005年的时候,我在外面实习,在上地佳园的一个房子里面的小公司,一个师兄和别人一起创业,做了一个叫做侃侃价的网站,似乎这个域名现在还可以访问,售价2万元。当时有传闻淘宝网要收费,于是这个侃侃价其实就是在克隆淘宝。开始没有商品怎么办呢?写了脚本从淘宝网上面抓取原样放到网站上,如果有人买的话,我们就从淘宝买再转手发货,获取用户先。淘宝网似乎会检测到这样的异常访问行为然后封锁我们的IP,不过不是问题,重启下ADSL我们就被分配到新的IP地址继续抓。后来淘宝终究没有收费,这个网站也就没有做起来。我很想问一下当年这个传闻是否真实,还是完全空穴来风。
时间真的很快,还记得那个时候每次发工资都是会计取的现金,中午是雇的一个阿姨做饭,味道还可以,做美工的妹子看着还可以。那个时候还真的年轻,对未来毫无规划。
回头想一想,这些年一直在大公司里面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时间就这样溜走了。但也不能说自己真的就是完全没有想法,记得07年进入微软,在09年的时候似乎有觉得有些不对了,尝试Google失败,之后在10年又尝试了Facebook又失败,最终在11年考虑再三没有去小米还是来了微软美国,记得当时和林斌聊天,他告诉我去美国的话稳定,能够预测到自己十年之后的样子,而国内则是机会无限。话犹在耳,五年已经过去了。其实事后想一想,最后悔的还是10年的时候没有能够面试成功,自己准备的很不充分,但至于去小米和来美国我也不知道,人生有时候是一种经历,人生也许总是会有各种遗憾吧。
想起来似乎有些沮丧,但是还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充分积累,充分提升自己,机会终究还是会有的,你要有判断的智慧。
努力努力。
读书笔记(七) Soft Skills: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life manual
接着读书笔记,这是本书的最后一章,Spirit. “If you do not conquer self, you will be conquered by yourself”,算是本书的总结。本书的前六章涵盖了很多话题,从职业发展的建议到自我的推销,从学习的技巧到专注的力量,从财务谈到了健康,包括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把这些建议落实到实际中去,空想是毫无益处的,但是思想是改变的起点,所谓思考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本章探讨了精神的力量。
首先是作者强调了正面思维(positive thinking)的重要性,幸福课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有实际研究的数据表明正面思维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包括友谊,婚姻,收入,健康和寿命等等。作者建议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多关注事物的正面,冥思,适当的娱乐和读书都有助于建立正面的思考方式,这和幸福课的建议也是非常一致的。
在建立了正面的思维方式之后,那么需要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印象。自我印象的形成很可能是在小的时候,甚至是被无意之中的事情影响,改变自我印象并非易事,但是可能的。关键是在于建立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榜样,并设置为自己的目标,分析自我印象中的负面因素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我是怎么看待我自己的呢?善良,努力,勤奋,也包括胆小怕事,缺乏决断力,不善社交。我想就从胆小怕事开始改变起来吧。
然后作者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程序员和爱情。作者的看法是爱情是一个追逐与被追逐的游戏,你需要在其中找个一个平衡点,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害怕失败。有的时候这是一个数字游戏,在于你尝试了多少次,这个世界有足够多的人,再奇怪的人也能找到喜欢你的人。多希望我在很多年前能够看到这些建议 :).
接着作者给出了他的建议的成功书籍,其中包括The war of Art,讨论人性中阻挡自己成功的常见因素。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此书改变了作者对于激励别人的认知,从惩罚驱动到意愿驱动,就是让别人自己想去做才是关键。还有别的一些书籍在此不一一列出,我想可以加入自己的阅读目录,平均两个月一本来完成。
下面一节作者讨论对于失败的态度,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失败不是defeat, 失败不是世界末日,这样才能克服对于失败的恐惧,积极面对失败是成功的关键. “Most great people have attained their greatest success just one step beyond their greatest failure”.
最后,作者提到本书的建议都是他一家之言,希望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
回到我自己,其实这本书大概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读完,基本上都是在公司班车上读的,以前别的书或者课一般也就是一个读书总结,而这本书我写了七篇。首先是作者的很多观点我很有共鸣,颇有读之恨晚的感觉,然后是也和我的职业非常相关,很多建议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作者用的语言也比较平易,没有太多的生僻单词,每一节比较短也有利于在短的时间内读完。如果你也是程序员,也感觉生活有些迷茫,那么强烈建议你也读一读此书。
在每一节作者都有个Call for action, 我基本都忽略了,在这里我想给自己列出几条,有些已经在做,有些还没有开始。首选是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第二是建立正面思考的习惯,改变自我的某些负面形象,人是可以改变的,第三是坚持学习,成为终身的习惯,第四是坚持写博客,还有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要专注。
勉之勉之!
读书笔记(六) Soft Skills: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life manual
继续读书笔记,程序员生活指南。这一次的主题是Fitness(健身),“The human’s body is the best picture of the human soul”。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长期坐着工作的程序员来说。健康会增加人的自信,而自信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锻炼也能够增加大脑的活力,提高工作的效率。
首先健身要有具体的目标,根据个人的情况,可能是减肥,增加肌肉,增强力量,增加肌肉持久力,或者是更善于某种运动等等,之后是置顶具体的计划并纪录自己的进度,最终融入自己的生活习惯之中。对于我来说,我想更多的每天适量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每天一万步,纪录下来达到季度平均一万步,年度一万步。
然后作者从卡里路的定义出发,讨论了减肥这个话题,这对我来说倒不是个问题,所以简单略过。简单来说体重就是摄入的卡里路和消耗的卡里路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估计食物所含的卡里路,和自己每天的消耗。接着是关于肌肉相关的健身,不同的目标,比如增大肌肉,增强肌肉,或是增加持久度,锻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下面一节是关于跑步的,跑步的确是最简单最为有效的健身方式,对于心血管的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很有好处。开始的关键是逐渐增加长度,养成习惯,我想我的每天一万步的计划还是不能完全靠走路来完成,考虑一周有三次的跑步。
最后两节作者讨论了一些健身的Hacks, 比如在工作中使用Standing desk和Treadmill, 这个公司都有,我可以考虑每天站个一个小时,或者在阅读时间去跑步机上慢走。吃饭也是个问题,记得作者提过做饭也是很浪费时间的,作者在这里推荐Plain nofact Greek yogurt, 肉类可以用一些冰冻的鸡肉比如Teriyaki肌肉,这样做起来也快。这里我应该增加吃酸奶,每天一杯吧。然后作者提到了他常用的一些有用的辅助健身的设备,比如计步器,体重仪,无线耳机和健身相关的Apps。我现在是用iPhone当作计步器,每周纪录一次睡觉前的体重,应该买一个无线耳机,这样跑步时候可以用。
总的来说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我目前的计划还是每天一万步,稍微的一点改变是一周三次跑步,估计还是得用跑步机来完成,肌肉锻炼计划暂时还没有,时间上不好安排。每天工作的时候可以站着一个小时,阅读的时候用跑步机慢走。饮食上改变对鸡肉的排斥,多吃点白肉,每天一杯酸奶。
洪水
上周三晚上的时候老姐微信我,说老家姚埠圩破了,第二天村子就不保了,姐回去把爸妈接到了合肥。姐夫一道去了还拍了两张照片。几位好友也微信问我我家是否安全,在此谢过朋友的关心。
看到这一片洪水,不仅想到了上一次的破圩,那是25年前,记忆中的水是白色的,没有现在这么脏。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中,瓢泼大雨中爸妈带着我姐和我,拉着板车带着些生活必须品去亲戚家所在的村子避难,那个时候都很穷,最终在外婆村子里的意见废弃的土房子里面住了快一个月,天天吃咸菜。回忆起来却不是那么多痛苦,更多的是天天和小朋友去捕蝉,有一次还差点迷了路。后来洪水退了返乡,记得发了大概十块钱的救济款,一些吃的,记得有包发霉的麻饼,几件旧衣服。记得其中一件兜里面有五分硬币,拿去买了五颗鱼皮花生米,高兴了半天。小时候快乐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当时还发了一本书叫做奉献,所谓舍小家保大家,那次圩是人为爆破的,为了保城区。
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变化很大。那个时候唯一的信息接收工具是广播,现在则是互联网微信微博。当时都是灾民自己跑路投靠亲戚,这次至少设置了灾民安置点,提供基本的饮食,比当年还是有进步的。当年我姐和我都很小,爸妈还年轻。现在我姐和我都三十多岁的人,爸妈也老了。当年我和家人在一起,现在则远在美利坚干瞪眼。
希望洪水早点退去,人们早回家园。
读书笔记(五) Soft Skills: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life manual
继续读书笔记,这次的主题是Finanical(财务),这对任何人都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包括程序员。
第一个话题是关于如何对待自己的Pay check的,美国这边以支票来支付工资非常常见。作者建议避免短视,为了达到财务自由,必需要理解投资,可以从Assets和Liabilities角度,就是所谓的资产和负债角度来理解。
在具体讨论各种投资的选项之前,作者讨论了工资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首先是如果你能够很好地使用营销策略推销了自己(Market yourself),并建立了自己的口碑(Reputation),就是在第二章里面讨论的内容,那么你在工资沟通中就会提前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难在于实际中的坚持。然后是你主动找的工作,是内部员工推荐,还是HR主动联系你的,都会影响你在沟通的位置。之后在具体沟通中,作者建议让对方先出数字,”First person to name a number loses”,如果你被要求先提出你的工资期望,那么可以转换问题来问对方的预算范围。如果对方问你的工资,那么或者委婉拒绝,比如和现在公司有保密协议,或者把所有的奖金福利等等都要加上给出一个相对的变化的范围。在拿到Offer之后,一定要给出一个Counter offer, 如果对方接受了,那么就是一个达成一致的时机了。
在此之后,作者讨论了所谓的期权(Options), 期权指的是一种在一定期限内的交易选择权,也就是赋予了持有人一种按照约定价格买或卖的权利,就是所谓的Buy Options和Sell Options。作者简单介绍了期权的原理,并指出有很多复杂的组合情况,可以用来套利或者避险。这里作者推荐了”Profiting with Iron Condor Options: Strategies from the Frontline for Trading in Up or Down Markets” 这本书,考虑加入我的书单列表。
接着作者讨论了他最喜欢的投资方式,房地产。作者认为投资房产然后出租是一种很好的 Asserts,首先是房租能够跟得上通胀的幅度,而房价本身也会随着通胀而上涨。作者建议使用Property management来帮助自己处理房子出租的事情,大概是10%的房租的代价,但是如果你要投资多套房子同时能够做自己的全职工作的话,这是必需的。
然后作者用了专门一节来讨论退休计划,首先是计划自己大致需要多少钱和怎样的投资才能够退休,然后是投资401K, IRAs等退休账号,二是建立自己的提前退休帐号或者变富 :). 作者建议多挣钱,少花钱,这样可以尽快地退休。
之后作者强调了避免债务,因为通常考虑到利息,这会严重影响你的财物自由计划,然后采取行动去减少债务。但作者也指出并非所有的债务都是坏的,取决于你用这个债务能做什么,是否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
最后一节,作者专门介绍了他是如何在33岁退休的。首先所谓退休并非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做,然后财务上的自由,可以去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而不用一位财务的原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来惭愧,我也快33岁了,但是离这个财务自由实在是差的太远,甚至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作者认为只是靠工资,哪怕是比较高的工资也是难以做到这么早退休的,而作者认为他的诀窍在于一是省钱,二是买房出租直到房子出租和房贷相比能够带来正的现金流,作者也认为他有运气的成分在得到Pluralsight的工作机会,而这个机会正是来自己他自己坚持不懈的Market himself的各种努力下所建立的口碑有关,同时他创建了最多的课程, 工作非常努力(Hard work)。
总结来说,首先是要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制定自己的退休计划,学习各种可能的投资方式,投资房地产并出租是个不错的选择。坚持努力工作,并坚持用市场的策略去营销自己,所谓”luck is preparation meets opportunity”,加油!
读书笔记(四) Soft Skills: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life manual
继续读书笔记,这一章是关于个人生产力(Productivity),作者分享了他对于如何提高效率的建议。
最开始作者强调了专著(Focus)的作用,认为专著是效率的”Magic pill”。这让我想起了在课程总结 – Learning How to Learn 中提到的Focus Mode,我在日常工作中是有非常明显的感触的。有时候专著的时候会忘记时间,不会去看别的无关网站,不会去玩手机,效率的确很高。而如果不在状态的时候,通常会看手机,查邮件,或者和别人聊几句,基本完成不了什么任务。Focus的确非常重要,但却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然后作者介绍了他个人的Productivity Plan,首先是有计划,包括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这里作者使用http://kanbanflow.com这一网站结合Pomodoro技术来管理每天的具体任务。同时作者通过集中处理邮件,关闭手机提醒,退出聊天程序等等方式来确保自己不被打扰。最后作者也提出要适当休假,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吧。
接着作者展开介绍了Pomodoro这一技术,其实在Learning How to Learn课程也推荐了这一管理时间的方式。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25分钟的集中精力加上5分钟的休息,在完成多个Pomodoro之后休息15分钟,但却也非常有效。首先会强制你思考如何分解工作,并评估需要多少个Pomodoro来完成,同时也比较清楚每天自己达致能够完成的数目,长期下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工作量估计的准确程度。这里作者提醒不要过于追求每天完成Pomodoro的数目,能够完成10个就是非常可以的数字了。在我过去几周的实践中,10的确不容易达到,毕竟精力集中本身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之后作者对周期重复性工作的建议是建立每周的配额(Quota), 比如每周写一篇博客,这里的周期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这是一种把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化为周期性的Routine,从而克服自己的惰性。
下面作者提到了责任心(Accountability),责任心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去促使自己完成任务,另外一种做事的动力来自外部,比如惩罚和奖励。通常内在的动力远比外在的有效,所以让自己高效的重要前提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我想这和古人的“君子慎独”有类似之处,就是自己哪怕是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按照高标准去要求自己。
接着一节作者讨论了Multitasking这个话题。总的来说作者认为Multitasking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好的,作者建议Batching,就是把类似或者重复的事情,比如回复邮件,放在一起在一个集中的时间集中处理。有少数情况下Multitasking可能有效,比如在写作时候听音乐,或者在跑步机上走路的时候看视频学习。我倒是的确在写代码时候听音乐,似乎人的大脑能够并行处理某些任务,比如音乐和思考,物理运动和学习等。
在讨论高效率的同时,作为人难免会感到倦怠(Burnout), 在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而应对之道,在于首先要认识到Burnout不是终点,而是自我激励和兴趣会有个自然的下降过程,而最低点往往是倦怠发生的时候,就像是撞到了一堵墙,但如果坚持下来到达墙的另一面,那么兴趣激励和结果都会有质的飞跃。这个图片让我想起来在前两家公司入职的时候都看到的一个图片,就是Morale曲线会在3到6个月达到一个低谷,然后跨过去就也是质的飞跃。看来人的兴趣终有类似之处。
在讨论完Burnout之后,作者开始分析高效率的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浪费时间。这里有一个数字就是美国人平均每周在电视上花费的时间是34个小时。这是一个让人恨惊讶的数字,毕竟一周的工作时间也就只有40个小时,作者认为电视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人对问题的看法,让你失去对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控制力。这个建议对我无效,因为我很多年不看电视了,除了回国在家的时候偶尔看看。电视之后就是社交网络,包括Facebook, Twitter等等,当然对于华人还有微信。这里作者的建议是使用Batching的技巧在集中的时间来上社交网络。之后还有就是不必要的会议,做饭,玩游戏和Coffee breaks,似乎现在的我都没有太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作者建议要纪录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看看到底自己的时候是否充分利用,如果没有那么是浪费在什么样的地方,再寻求应对之法。我想我可以在使用Pomodoro的同时,纪录下一些非工作活动的时间。
接下来作者花费了两节讨论了规律(Routine)和习惯(Habit)的重要性。”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里作者建议建立每天的具体的日程表,在同样的时间安排同样或者类似的任务,这也是战胜拖延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里再次提到习惯,这和Learn how to learn的课程中提到的是一样的,习惯是由Cue, routine和reward组成的,认识到坏的习惯并下决心改变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掌握自己人生的开始。
之后作者开始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任务分解的重要性,”When eating an elephant take one bite a time”. 任务过大是有害的,我们容易产生退却的心理,进而容易拖延。而分解问题首先是参考自己如何一步一步去完成这个任务的,然后按照每一步拆解,而复杂的问题通常都可以分解为更小的问题。这个是要看具体的任务的。
后面一章是关于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以前也经常听到”Work hard and work smart”。作者从内心深处认为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仅仅”work smarter”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致是一个道理。
作为这一主题的最后一节是”Any action is better than no action”. 按照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我想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其实行动的重要性,在古今中外都有论述。所谓行胜于言,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自不用多言。
这一章节,我个人觉得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包括使用责任感作为内在的行动动力,努力工作,制定合理的计划,规律的生活节奏,合理分解任务,使用Pomodoro技术,改正不良习惯,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都是很好的建议。
最后,行动起来。
英国退欧
上个周五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与市场预计相反,退欧派以52%对48%赢得了公投,于是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英镑兑美元贬值10%还多,欧洲股市多数跌幅大于5%,美国股市也跌了4%,倒是中国股市跌幅不大,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扬,比如黄金。
记得以前读过《非理性繁荣》一书,其中一个观点是很多市场得参与者并非绝对理性,人们的心理对于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到底英国退出欧洲有多大的影响呢?
我所看到的大多数评论都是负面的,首先会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造成伤害,经济学上主流观点认为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对于经济非常重要,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是主流。然后是政治上对于欧盟的负面影响,别的国家可能效仿举行公投推出导致欧盟解体。
只是如果影响是负面的,那么为何多数人还是选择退出呢?有一种观点是直投式民主是有缺陷的,多数人并不能够做出最优的决定。就观点本身我是同意的。但我想这里更多的原因是欧盟自身的缺陷和大众对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同感受。第一欧盟自身有很大的问题,之前的希腊危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富国借钱给穷国,勤劳的德国人们得借钱给懒散到家的希腊人,当然一方面也是人才资金也往有竞争力的国家跑。同时穆斯林移民问题强制分配,顺便带来的恐怖袭击问题,治安问题都很棘手。第二人们对于经济一体化的感受和经济学家所说的是很不一样的,普通人感受到更多的是产业外移,移民抢饭碗,更大的贫富差距,必然会选择用脚投票。
归根到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美国普朗克的崛起也是大众对所谓的政治正确的用脚投票,我虽然也是移民中的一份子,但我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回到英国退欧这个话题,短期必然对英国和欧盟是两败俱伤,但长远来看离开一个僵化和效率低下的欧盟对英国未必是坏事,过几十年再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