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个人不怎么在状态,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我想是需要调整一下了。
首先是学习,还是要保证每天的学习,包括早上班车看论文,看视频,晚上班车学习管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坚持坚持,不管什么情况终身的学习是必须要坚持的。第二是晚上的读书,保证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静下心来来读,只有读书是可以改变人性格的。然后是工作,调整下心态,想一想过去两年你应该要心怀感激的,努力工作总是会有回报的,多听少说,运用在书上学习到的People Skills, 慢慢练习,你会改变自己的,更加积极一些。接着是锻炼,想一想每天一万步已经保持了两年多,也是证明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增加一些更多的有氧锻炼,对于整个身心至关重要。还有就是写作,坚持每周一次博客,每天写日记,受益终生。
同时也要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包括摄影,音乐,乒乓球等等,找到一个自己能够热爱的项目也是一个改变自己的好办法。时间都是有的,看看你现在每天在手机上的时间就知道了 :).
加油加油,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读书笔记 – People Skills by Robert Bolton (三)
接着上次继续第三部分,这次是关于Assertion Skills,这是关于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前提下坚定地以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正面和负面情绪,认识并保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和价值观念不受侵犯的技能,这是和倾听同样重要的技能。
首先是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私人空间的需求,包括空间上的和情绪上的,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也捍卫自身的私人空间是健康关系的前提。与之相对应的如果不尊重对方的空间,会导致Aggression, 反之牺牲自己的正当权利会则是submission,长期来说都是对关系有害的。Submissive的人往往缺乏自尊,有逃避责任的倾向,这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很常见。Aggressive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权利和要求置于别人的权利之上,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这两者对于自己和社会长期来看都是有害的。前者Submissive的人常常生活乏味,缺乏深入和持久的友情,也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后者aggressive的人首先是适得其反,其行为更多是因为害怕而引起的,但往往树敌更多,更加孤立,同时未必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submissive的人有可能控制aggressive的人,最终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对整个社会不利。而本文强调的Assertive则是更多的自尊自信,捍卫自己的权利并尊重对方的边界。当然Assertive也可能导致负面的后果,也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改变自己。
接着书中提出了Assertion Message的基本组成,包括1) 客观地描述需要改变的行为(Nonjudgmental description of behavior to be changed), 2) 自己的感受 (a disclosure of the asserter’s feelings. 3) 解释行为对自己的具体的影响 (A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rete and tangible effort of the other person’s behavior on the asserter). 首先是在面对自己空间被侵犯的情况下,要能够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Behavior + Feelings => Effects. 行为描述要客观简要,Feelings是准确扼要,效果是具体明确的由于Behavior引起的。然后本书一章分析在Assertion Message之后可能的push-push back效果,在说完之后保持一段Silent,让对方消化自己的消息,然后倾听对方可能的Defensive response, 在这个过程避免回答对方的问题,在之后继续reassert,在整个过程中Focusing on the solution.
之后作者提出一些更多的Assertion的方式,组织上有些凌乱,包括Descriptive Recognitions(相对于Evaluation praise), 选择性忽视,退出,Natural and Logical Consequence, Say “No!”以及改变环境等等。
劳动节加拿大游记
有些日子没有出远门了,劳动节长周末去加拿大维多利亚和温哥华简单转一转,改善了下伙食,写下流水账,另外最近也没有做到每周一次博客,还是要坚持周末写点东西,以后也是个记录。
周五请了假,也是最近工作不太顺心,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burn-out, 有些怠倦,也是需要休息一下了。下午出发去Edmonds那边做轮渡,上次做过所有轻车熟路,排队时候出了点差错,差点错过一班是倒数第三个上船的,天气不错。
Ferry到岸之后,直接开车去定好的酒店在Sequim的Red Lion Inn,到了出去找吃的,结果第一家没预定的话要等很久,于是去了另外一家,汉堡一般般,回去休息顺便去了下QFC,买了张彩票,还是没中,今年就没有中过,呵呵。晚上早早休息准备明天一早出发。
周六早上六点起床,收拾整理之后六点半出发,七点出头到达Ports Angles,排队入场,结果没有听明白Ticket Inside,也没有去问,结果最后一刻上船的时候没有票,还好跑去还是赶上了,下次有类似情况还是去问清楚为好,免得耽误事情。一个半小时后之后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出关的时候被拦下了,问我有没有最近来过没约谈过没有入关,我估摸着重名吧,等了好一会儿,一个办公人员过来拿走我们的证件再次检查然后说弄错了让我们过了。
到达之后直接就是Downtown,找了地方停车,停车费是1.5加币一小时,去附近的BC省的立法院参观了一下,然后走着去了中国城吃了云南米粉,味道不错。回来后去Royal BC Musuem参观了下,然后去酒店Fairmont Express办理入住。晚上和朋友说吃饭的地方没有说好,去了一家日本餐馆,吃的不怎么样,晚上回来休息。
周日早上去附近的早餐店吃了早餐,简单在港口边晃悠了下,然后check out开车去The butchart garden, 上次来已经是五年之前了。走马观花似地看完了,花团锦簇但是感觉比上次小,估计那是第一次,而且没有娃可以仔细欣赏。
中午简单买了点吃的直接开去港口做轮渡去Richmond, 下午到达娃睡着了于是直接开去酒店,然后五点出门去吃了太二酸菜鱼,人很多且贵。吃完走回去然后临时决定去夜市逛逛,人山人海,入场费四块多钱且到处堵车。里面不过是一些小摊和吃的比较多,和国内没法比,估计真的是太无聊了,简单呆了一会儿回去休息。
周一早上起来去边上吃了早餐,豆浆和油条,然后开车回来,入关还算比较快,加上在路上吃午饭,总共大概4个小时回到家。
还是应该到处走走,比在屋子里面呆着要强太多,人生不只是工作,更多是经历。
工作随笔
最近因为工作的缘故有些心烦,写博客中断了一个多月。其实无论多烦多忙,该坚持的习惯不能断,包括每天的学习,一万步,写日记和每周的博客都不应该中断,加油加油。
五月底的时候之前组里面大老板说要走了,有些突然,其实也不突然,还是自己参与组里面工作之外的活动太少,信息闭塞。还是很感激这位老板的,自己的职业发展步入正规,赶上了多数的同龄人。之后就是重组,主要还是几个manager在分scope,没有谈好,我之前直接report的manager换到了临近组。之前听说她在找别的组,我没有太当真,看来都不突然,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六月份也有些无心工作,metrics也降了不少,还好最终绩效评估的时候还是拿到了一个Meet All,想来终究在什么情况下工作还是不能耽误的,这也是根本。同时决定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自己要当manager的想法,终究还是没有business need。这个时候正好老同学的组要在西雅图建一个小组有manager的名额,做的事情也有一定的类似性。颇有些纠结。
七月份的时候开始忙于准备绩效评估,后来终于准备做决定去老同学的组,却被告知那边的名额出了一些不确定性,回头想一想自己纠结了许久,结果确是如此,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吧,倒也只有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现在的工作,开始准备下半年小组的工作计划。
还是给自己打点气,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终究要有积极的态度,积极学习准备,在工作中担起更多的责任,机遇终究是给有准备的人,当然同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随笔
最近看了一条新闻“清华毕业华裔中年IT男跳楼身亡 或曾遭高通裁员两次”,颇为唏嘘。更也因为自己也是清华毕业的,如今也是人到中年在美国做IT底层码农。人到中年的确压力很大,我在想终究是怎样的绝望能够让人作出这么极端的选择。
我想首先是心理和现实的落差吧,当年能考上清华终究也是被寄予厚望,后来在多伦多大学读了博士,想来也是对自己和对现实有比较高的期望,但是显然在职场并不顺利,而在美国这边孤单寂寞,绝大的压力也只能自己默默面对。然后也是所在的行业,这些年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各位换工作的动不动就是三四十万美元的Package,机会也很多,而相比较而言硬件行业就差了很多,虽然智能手机的兴起也带了足够的硬件需求,但最终的利润归于硬件的却不多。所以在朝阳的行业也非常重要,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运气,当年读书的时候便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所从事的行业,虽然转行的例子我也见到了不少,但终究很多人是温水煮青蛙。
文中也提到了去年中兴跳楼的工程师,也是人到中年面临裁员,本来也为还是国内竞争更为激烈,人到了中年如果还没有到管理岗位,那就是被裁员的重点关注对象,但看来这边虽然整体没有明显的年龄歧视,但实际上或多或少,年纪大了还直接从事技术岗的确难以和年轻人竞争,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干得越久,他的工作经验就越丰富,工作能力就越强。但IT行业却“没法积累经验”,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创造价值,要求员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感慨之余,我想一是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自己,包括技术,更包括与人打交道的技能,管理等等,二是寻找机会想管理岗位转换,时不我待,三是要保持健康的身心,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人能击倒你,内心的韧性和强大是所有成功的基础,也是面对失败的底气。人生是马拉松,总是有高潮和低潮,成功终究属于能够坚持下来的人。
最后,愿逝者安息,天堂里面没有这些压力。
旅途闲谈
最近因为修车和工作的缘故坐了好几次Uber,和司机都聊了聊,也是鼓励自己和陌生人聊天。
上周一把车送过去修理,然后打车去公司,司机是一个越南人,祖父母辈有华人的血统,可以听一些简单中文,不能说。有三个孩子,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二岁,还有一个五岁,说老三也是当年孩子上小学就不像以前那么亲近,于是又添了一个。父母都八十多岁了,接到了美国这边照顾,父亲勉强还可以自理,但是母亲已经生病卧床需要照顾,今年已经去了几次医院了,他觉得孝顺照顾父母是天职,所以辞去了以前的医药工作,因为Uber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偏于照顾父母。还提到他的邻居是美国人也上了年纪单独居住,也被他所感动,经常过来嘘寒问暖。一路上我主要是在听,想来也有些惭愧。
周四临时出差,打车去机场,似乎是个墨西哥裔,很不喜欢Trump,觉得他就是一个笑话,我给他聊了当年奥巴马调侃川普的视频,他很高兴。他觉得拉美的移民给加州提供了很多的便宜劳动力,而增加关税最终也都是普通老百姓买单,不过他也反对西雅图对流浪汉的福利以及大麻的合法化,认为这对于努力工作的人不公平。他之前和老婆一起给别人管理店铺,工作了快十三年,别人甚至都认为他的是老板,他对此很是自豪,后来觉得这样很难一起请假,决定不做了,自己出来开Uber,还提到有一次载了一个白人,估计不同意他的观点,所以不给小费还给了差评,所以对白人颇为不满。一路上我主要也是在听。
周五机场去酒店,Uber司机是阿富汗来的,之前打车也遇到过,是通过Visa Lottery过来的,提到了阿富汗的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困苦,还有就是对妇女权利的限制,很是羡慕中国的发展,同时觉得这边的富人为富不仁,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认为世界很不公平,后来看看行程,这个家伙似乎给了绕了一些路,哈哈。
周五酒店去机场是个华人,大老远的接了我的单,打了个电话直接问我是不是说中文,然后问我去哪里,原来是准备回去家和朋友看球在San Jose想挑个顺路的,还好我正好顺路,不然估计得给我取消单子,估摸觉得华人好说话,呵呵。他是十三年前出的国,老婆刚怀孕,倒是没有透露太多他的个人故事,我倒是说了一些。
周五晚上西雅图机场回家,司机是黑人从非洲来的,其实国家名字我没有听太清楚,大概是利比里亚,他很激动我知道他的国家,说以前有些人还以为他是欧洲啥地方的。也是通过Visa lottery三年前过来的,说当时抽中后,他们腐败和无能的政府还拒绝放行,因为担心年轻人流失,他是偷渡到欧洲然后办理的签证,现在是回不去的,但是可以寄钱给家里。他有两个小孩,一个七岁,一个四岁。他的计划就是等时间够了申请成为公民,然后给家人办理移民,有些担心Trump会不会修改政策。提到刚来到这边是在加油站的便利店打工,英文不行,最怕这边的黑人说话特别快听不懂。
其实很多时候谈话主要的技巧在听,大部分人都乐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多问问关于他们的事情,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他们在意的东西,就会有一个很愉快的谈话。
读书笔记 – People Skills by Robert Bolton (二)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聆听技巧,包括投入技巧(Attending Skill), 跟踪技巧(Following Skills)和反射技巧(Reflecting Skills). 倾听首先要投入,这是表达自己对别人以及他的话题很感兴趣,这是最有用的技能之一,包括投入姿势(A Posture of Involvement),比如身体倾向于对方,保持合理的距离,右肩对对方的左肩,肢体语言(Appropriate Body Motion), 眼睛交流(Eye Contact)和非打扰的环境(Nondistracting Enviorment), 简单来说就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兴趣,因为大部分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来完成的。倾听然后是有效地跟踪对方的观点,包括打开话题(Door Openers), 描述对方的肢体语言,邀请对方谈论,安静,然后投入倾听。最小鼓励(Minimal Encourages), 用简单的单词比如Hmm或者And?等等表达自己在倾听请继续,少问问题(Infrequent Questions),过多的问题会打扰对方,选择开放式问题来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地方,不要跑题。有意的沉默(Attentive Silence),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is silence”,适度的沉默能够让对方更深入地思考,更有助于交流。
聆听技巧中的反射技巧主要是以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对方的他的意思和感受,使对方感受到理解和接受。第一种释义(Paraphrasing)关于对方谈话的内容,简要总结,第二种关于感受(feeling), 这个需要更多的技巧,包括注意对方语言中和情感相关的词汇,从内容推断,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设身处地思考去反馈对方他的感受,第三种是内容和感受的结合,所谓的意义(Meaning), 最后是总结性反馈,是对一段比较长的重要的对话的浓缩和提炼。接着作者指出很多人对这种沟通技巧有顾虑,觉得有些尴尬(awkward)和虚假(phony), 所以专门一章讨论了这种技巧的应用之处,包括语言本身的歧义性,人们通常委婉地表达,或者讨论背后才是真正的顾虑,说话者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他的情绪或者已经被情绪所左右,而听者也容易被分心,而听者如果有自己的预设立场,很可能会导致过滤或忽视掉重要的内容和信息,在这些场景中适当的反馈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
接着一章作者专门介绍了阅读肢体语言,这是有效沟通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因为大部分的信息是非口头的(nonverbal), 特别是关于情绪和感受的部分。这里作者分享了几种方法来提高对肢体语言预约能力的方法,包括关注于与面部表情,语调语速,姿态,手势和行动等,要注意在具体的环境下阅读这些肢体语言的意义,留心对方语言和非语言中的不一致表现,也要注意自身的感受和肢体语言表达,这是一种重要技能,有时候肢体语言的意思很清晰和容易解读,有时候会难以理会,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结合之前的Reflection技巧来提高沟通的效率。
然后作者展开介绍如何去提高Relecting Skills,主要的建议包括,不要假装理解,不要告诉对方你知道对方的感受,适当变化回应的方式方法,关注于对方的感受,寻找最准确的表达感受的词汇,培养同情的语调,追求具体和相关,提供肯定但不武断的回应,提供对方自身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回应对方在问题中包含的隐藏的情绪等。而具体的时机上,在自己行动前,在自己试图争论前,在对方表现出强烈情绪或者希望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或者对方不明说的时候,对方试图理清自己的感受和思路,在一个直接的相关对话时,当你试图和自己说话时,或者在阅读上课工作中遇到一个新主意的时候等等都是比较好的应用Reflecting技巧的时候,而比如你觉得自己难以被对方接受,或者你不相信对方能找到自己的方案时,或者你和对方不是独立的,或者自身出于很大的情绪压力的时候可能都不是用这种技巧的合适时机。
读书笔记 – People Skills by Robert Bolton (一)
最近读完了People Skills一书,按照惯例写一下读书笔记。
这本书本身是1986年出版的,倒也和我年纪差不多了,不过不管科技如何变换,时代如何不同,人终究还是和人打交道,那么与人相处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终身受用的。本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到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沟通障碍,第二部分是聆听技巧 (Learning Skills),听是一门学问,第三部分是Assertion Skills, 这个我还是真不知道合适的中文翻译,第四部分是冲突管理技巧(Conflict Management Skills)。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沟通的重要性,首先沟通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沟通都是低效的。作者指出,沟通作为一项技能,是我们学到的,很可能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那么我们也可以Unlearn不好的习惯,成功地改变自我,在这里作者引用了这样一句谚语”Things do not stay the same. If they don’t get better, they get worser”,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终身学习正是很多成功人士的秘诀之一,而在于人相处过程中,有五项重要的技能,包括Listing Skills,Assertion Skills, Conflict-resolution skills, 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skills selection. 而研究指出任何年纪的人都可以从学习沟通技巧中获益。然后作者分析了常见的沟通障碍,包括三大类,分别是评价(Judging), 发送解决方案(Sending solutions)和忽视别人的顾虑(avoiding the other’s concerns). 评价里面包括指责(Criticizing), 骂人(Name-calling and Labeling), 诊断(Diagnosing), 评价性赞美(Praising Evaluatively), 发送解决方案包括命令(Ordering), 威胁(Threatening), 说教(Moralizing), 过度提问(Excessive or inappropriate questioning), 建议(Advising), 忽视别人的顾虑包括偏题(Diverting), 逻辑辩论(Logic Argument), 安慰(Reassuring)。
反思一下我是经常犯这些错误的,比如过度提问,过于在意事实而忽略别人的情绪,指责,说教,跑题等等,对于娃还有威胁,评价性赞美,建议等。
随笔
这周来加州出差,明天回去。这几天见了一些人,谈了一些事,值得一记。
周二中午找了之前在Lync组的老板一起吃饭聊了聊,2012年下半年他离开的Lync组去了Bing组,然后去了家创业公司,最近来了FB。当年在他手下学到了人生的重要一课,知道了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开始了反思和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只是这一课也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吃饭聊了聊当年,还有职业的发展等等。
周三去了找了老同学聊了聊,他做的不错,现在手下也有三十多号人了,想来这些年我在微软实在是浪费太多的时间和机遇。聊了聊他作为Manager的工作,Hiring people, develop people, delegation, find scope, cross team communication等等,颇有些收获。周三晚上本来准备找几个本科同学一起吃饭,但难以聚起来,也可以理解,多数拖家带口却也不方便,只是还是有点点失落。倒是YY同学够意思直接找我一起吃了个饭,在伏牛堂,吃完一起喝了奶茶,聊了聊工作,谈了谈人生,回忆了下当年,感慨时间之快。
周四去主动和之前合作过的几个组的人聊了聊,人还是要多联系的,其中有一位女生,卡耐基梅隆的博士,主业FB码农,副业是房屋中介,去年帮人买卖了二十多套房子,挣的不比自己工资低,现在还在帮人挂一个800万的房子,还有2015年还在西雅图买了个房子,升值了很多,关键是同时工作做的不错,这要快升E6了,膜拜。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人也愿意分享,只要你愿意主动去听。人生也就是一连串的故事,也希望自己能够把人生活的更加精彩一些吧。
刷墙
自从去年搬到现在房子以来,就计划着给悠悠的房间刷成黄色,上上周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个事情做完,简单记录一下刷墙的过程。首先去Youtube看了一些视频,了解一下大致的流程和需要的材料,然后就是准备,刷墙和收尾工作。
准备阶段颇为耗时的,清空房间,丈量面积,然后去Homedepot买了垫布,油漆,刷子,滚筒漆刷,漆盒,胶带,补墙泥,刷墙布。第一步是铺好垫布,然后把门窗边上,墙边贴上胶带,把墙简单擦了擦,然后把明显的洞给补上,再把电源关上,把墙上的插座外盖给卸下来。
刷墙先用刷子把边上给刷好,然后用滚筒刷刷,先刷完一面墙再刷下一面,来回多滚几次让整体看起来更为均匀。刷墙本身倒是比我想象中的简单一些,但边上用刷子的地方显然还是不够均匀,看来还是个需要点技术的。
等了几个小时之后开始收尾工作,拆掉之前贴的胶带,把屋顶不小心粘到的黄色给刷回白色,再把垫布收起来,然后清洗刷子,漆盒等等,总共大概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效果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