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二十)

距离上次疫情记录快过去四个月了,没完没了,美国感染人数从8月15号的547万增加到1463万,日均增加八万多,华盛顿州从6.69万增加到17.7万人,日均增加八九百人。

对于美国疫情的控制是相当的失望,特别是很需要回去的时候。我完全能够理解回去的种种不便,包括各种检测和十四天的隔离,毕竟这边是完全失控,而国内是严防死堵,但愿拜登上台能够更好地控制疫情把,虽然我对民主党一点好感都没有。

不论如何,日子总会过去,在这个时候更是感慨平凡日子的不易,那些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些坐在咖啡店里喝咖啡的日子,那些等着悠悠在学画画的空闲,那些总觉得父母会陪着自己走下去的时光,那些在办公室里和大家亲切的交谈,那些在餐馆里吃饭的日子,那些和好友偶尔聚聚的时刻,那些无聊去逛商场的节日,现在看来都是何种的幸福。

不管如何,且行且珍惜。

读书笔记 – HBR’s 10 Must Read on Managing Yourself

回国的路上和隔离期间读完了HBR’s 10 Must Read On Managing Yourself,这本书是十一篇独立文章的合集,回国在路上和隔离期间读完了两本书,这是其中之一,按惯例记录下增强记忆同时便于以后复习要点。

一、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本文作者探讨了人生中的几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在职业和工作中保持开心(How can I be happy in my career?)、如何确保和谐的家庭关系并使之成为欢乐的持久源泉(How can I be sure that my relationship with my family is an enduring source of happiness?) 、如何过有诚信的生活(How can I live my life with integrity?)。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认为钱本身并不是最有力的驱动因素,而成长的机会,责任贡献和认同感是关键,所以管理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如果做的好可以帮助别人发现这些机会去实现自我。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人生的目的有清晰的认知,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事情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对于诚信则是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并坚持。

二、Managing Oneself.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雄心动力和智慧可以帮助你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机会也意味着责任,然而公司不会帮助管理员工的职业,关键在于每个人自己。每个人需要对于自己的职业位置有清晰的认知,知道什么该去改变,知道如果去保持关注和效率的同时保证生活的平衡。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对自己的深入认识,包括自己的长处(Strength), 弱点(Weakness)和价值(Value), 并洞悉自己是如何学习并和别人协作,什么的环境自己更加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在专长和自我认知的平衡之中寻求持久永恒的进步。

三、Management Time: Who’s Got the Monkey?

本文探讨了管理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要分清责任不要把猴子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下属的问题应该下属去解决,可以给建议供参考但要牢记这是他们的问题,如果事情都到自己的身上,那么就没有足够时间去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比如老板给的任务,和合作团队一起产生价值等。对于下属的问题,可以询问他们的建议和推荐,并给自己定期的更新。不同员工的独立程度不一样,要把完全等待指令和问做什么的员工提升到推荐方案等待批准直到独立解决保持更新,这样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关注更重要的问题。

四、How Resilience Works.

本文讨论了韧性(Resilience)的重要性。人生总有起落,命运很多时候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同人面对挫折打击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会失去信心逐步沉沦,而有的人则越挫越勇,从困境中找到出路并成长,其中的关键就是韧性(Resillience)。心里韧性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平静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二是从困境中寻求意义,三是灵活应对。首先要接受现实,从中寻找到支撑自己的意义并尽一切可能去应对和改变。

五、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职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简单地增加工作时间往往适得其反,更好的办法是通过习惯来补充自己身体上、情绪上、精神上的能量。对于身体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来应对压力,少吃多餐,关注身体状态和定时休息。对于情绪而言,包括深呼吸来控制负面情绪,保持感恩来增加正面情绪,从不同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问题,对于精神上则包括减少干扰,每天固定时间处理邮件等杂务,早上处理最棘手问题等等。

六、Overloaded Circuits.

过度的工作的压力会造成注意力不足症(attention deficit trait),这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大脑对于过量信息和过度焦虑的自然反应,对应之道包括和人面对面打交道来增加正面情绪,充足睡眠,健康饮食和适度锻炼,每天保证时间来思考和计划。

七、Be a Better Leader, Have a Richer Life.

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责任,工作、自我、家庭和社区都需要自己的注意力,缺乏某些纬度的投入都会引起各种问题。这并非零和游戏,本文介绍了完全领导力的概念来应对,首先是反思这四个纬度的相对重要性和自己时间分配之间是否一致,然后思考多种可能的办法去改善现状,比如和家人相处时候避免工作的打扰,坚持锻炼来改善精力,之后是尝试不同的方案检查效果,最后是衡量自己的进度。

八、Reclaim Your Job

绝大部分经理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别人的问题和需求,非常忙碌却又低效,没有时间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是要意识到这些别人的问题和需求并是自己工作的真正职责,如果我们希望能够抓住关键的机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并系统性地实现个人的目标,那么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优先级并用之指导我们的行动,包括时间和资源的分配,系统性地追求关键的目标并有适当的灵活性。

九、Moments of Greatness

作为领导,有时候你会觉得如鱼得水,有的时候却又焦头烂额。本文认为成长的关键并非只是模拟别人或者照本宣科,你最深处的价值观和本能往往能够指导你在关进的时候作出最正确的决定,在日常的工作中,问自己四个问题可以让自己进入更好的状态,我是否以结果为中心 (Am I results centered)? 我是否自我引导(Am I internally directed)? 我是否关注于别人(Am I other focused)? 我是否有开放的心态(Am I externally open)? 这样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是否相信自己的内心,持有开放的心态,以结果为中心,以人为关键,去作出正确的决定带领组织走向成功。

十、What to Ask the Person in the Mirror

作为经理有时候难以从同事和上级中得到全面和中肯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的问题来自我评估自己到底做的如何。包括是否和同事沟通商业愿景和目的(Am I communicating a vision for my business to my employees)?,是否把自己的时间花费在最重要的事情上(Am I spending my time in ways that enable me to archive my priorities)? 是否给别人及时和直接的可执行的反馈(Do I give people timely and direct feedback they can act on)? 自己在压力下如何表现(How do I behave under pressure)? 在这个过程中问正确的问题远远比答案本身重要,愿景和优先级、时间管理、真实反馈、评估和调整、应对压力和真实自我都是领导力的关键。

十一、Primal Leadership

领导力中的一个关键是情商,领导的情绪会影响整个团队的状态并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正面的情绪会让团队直面任何挑战并保持积极的心态,情商并非假装,而是可以通过可以的练习去提高,了解自己的目的,认识现实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计划,持续的练习和需求必要的帮助都可以提升自己的情商。

读完看来其实不管是管理自己,还是管理上月,都是第一有清晰的目标,二是清楚当前的定位和差距,三是制定可行的计划,四是管理时间和别人去一起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身心的健康和平衡,情商的培养都是非常关键的。

回国随笔(一)

从8号解除隔离到现在已经一周了,主要是在照顾老爸,术后恢复的还不错,但愿声音能尽快恢复,等待病例报告保佑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类型。这几天基本都是在周围散步,随便写点感受吧。

一、生活基本恢复了常态。大街上还是能看到人戴口罩,但很多也不带了,熙熙攘攘,病毒的确是完全控制住了,不得不说中国的制度虽有弊端但也有其优越性。小区进出商店购物都没有任何限制,坐地铁需要戴口罩测量体温。

二、上海房子很贵租金也贵。租的房子很小很破旧但也七万多一平米,新房子都是十万以上了,稍微像样的三居都是七八百万起,中介不少,路过看到一个12平米的小房子挂价130万,租一个房间也是要三千,一个一居室得五千。觉得自己很穷,真的需要智慧和努力,在过去的十三年中错失了不少的机会,终究是自己的判断力。

三、医院人很多。去了一次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挂号的队伍有八个,每个都估计有上百人,有不少拖着大箱子的。附近的中山医院有次路过门口也是乌央乌央的人,终究健康是福,平时就要多注意。估计医药行业在未来可预见时间内还是会增加很快,也许可以投资些医药股。

四、科技改变生活。一个手机可以打天下,不仅仅是购物支付,可以坐公交地铁,可以查实时动态,支付宝美团等等或许股票是可以买的,虽然估值很贵,但已经是生活方方面面的基础了。

五、关系社会。社会整体在进步,各种规章制度也比以前好很多,但关键的地方还是要有关系,看病能找到人就可以提前搞到床位,后面复查啥的也方便很多。

六、小区周边最多的还是小饭馆,蔬果蔬菜店,快递点,小超市,建材装修店,电动车修理,多数都是很生活息息相关。

大致就这些。

2020回国笔记(四): 出观

今天早上出观了,是隔离的第15天,昨天下午收到电话通知今天早上八点半出关,还问了是否需要早饭,担心时间就没有要,浪费了一顿饭钱。晚上的时候刷手机随申码还是红色的,于是把东西收拾整齐洗洗睡觉。今天早上五点多就醒了睡不过去,打开手机发现随申码已经是绿色的,开心,所以不要有无谓的担心。

八点多的时候接到电话,让去楼体口那里等着,等了大概十几分钟,有人接着到了一层,让我去了前台,给了两张纸包括接触隔离证明和核算检测结果,拍了一张照片就放出去了,出去有点不适应,打了车直奔租房的地方。

整体来说这次回国相当顺利,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2020回国笔记(三): 忐忑

老爸的肺叶切除手术是9月30号做的,而我还在隔离之中,一切都是老姐照料。手术本身一切顺利,但手术完成后老爸发不了声音,同时也无法咳嗽。咳嗽是为了祛痰,因此两个晚上老爸和老姐都几乎无法休息,我也是非常担心。

医生的说法是这个不常见但也有,应该只是需要时间。左上肺叶影响发音,手术可能有些损伤但过个把月应该能够恢复。最担心的还是吐痰的问题,没有力气吐痰造成难以休息好,自然恢复就更慢,而我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无论如何,也只有积极面对,相信恢复一些应该能够正常咳嗽,后面慢慢声音也能恢复,过于焦虑对于事情毫无益处,但愿吉人自有天相。

这几晚我也是有些辗转难眠,经常和姐发发微信相互鼓励一下,再难的时刻也会过去,一切交给上帝。

2020回国笔记(二): 隔离生活

今天是回国后宾馆隔离观察的第六天,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很快,这是人生第一次被限制自由到一个房间的程度,随便记录一下。

前两天调整时差,这些天都起得比较早。起来按照惯例学习英语单词和智力练习,然后七点半到八点半之间会送早餐,放在门口的小桌子上自取。早饭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稀饭,咸菜,馒头,面包,玉米,红薯和酸奶,分量都比较小。吃完饭后会看一篇TED演讲,边看边走,然后会读一会儿书。上午基本上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过去几天应该多数时间在玩Diablo打发时间,也有做一做算法题,或者看着窗外发呆,一般会和娃视频一会儿。中午是12点到1点之间送饭,基本上是米饭两个素菜加上一个荤菜,比较素的汤和一个水果,饭后我也边走边看TED演讲消食,再看一会儿书。下午也是胡乱打发时间,可能还是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晚上5点半到6点半之间送餐和午饭差不多,一样的看演讲,然后把一天的垃圾装入垃圾袋,喷消毒液扎起来再放到门外,后面休息一会儿洗澡。生活倒也规律也没规律。

老爸的手术本来是周一,但医院给安排到了周三,也就是明天要切掉整个肺叶,希望一切顺利而且能够把癌细胞清除干净,老天保佑!

后面几天还是好好利用点时间,做一些平日想做却又没时间做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做一下规划。

2020回国笔记(一): 飞越重洋

在病毒肆虐的2020年,我取消了年初的归国计划,但是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通常不是在自己准备好的情况下,于是临时定下了行程,昨天到达上海进入隔离宾馆,记录一下这个非常时期的旅行。

目前中美应该是一周增加到16趟航班,上周四买到了这周二的机票,四千多美元从西雅图到上海,中间技术经停首尔,机票买到后参考大使馆的旅行要求需要核算检测见过来获取三天以内的健康码,于是预约了周六下午病毒检测在Aurora检测中心,心里一起祈祷一切顺利。周六下午开车去的检测中心,来检测的车不多,等了前面两个车,然后是一个人给了一个检测袋和一个说明如何查询结果的纸,另外一个人帮着检测,用棉棒通过鼻孔插入口腔,两个鼻孔都需要,几分钟就采样完成,全程都在自己车里面,说需要一到两天出结果。

周日一早就起来查,居然结果已经出来,直接截图,心里忐忑会不会满足不了三天的要求还有这样的结果报告是不是太过简单,用微信的防疫健康码国际版通过申报入口B,填入信息之后在上传照片总是失败,前后试了二十来次终于成功,提交后大概20分钟就获批,时间也符合要求,拿到核酸码然后赶紧截屏保留以防万一。还是要赞一下大使馆的效率,也需要感谢那些和Trump微信禁令打官司的人。

周二下午早早老婆送我去的机场,在Delta办理登机手续,需要出示绿色的核酸码,还有需要用海关旅客指尖服务的小程序提交健康申报获取另外一个黑色的二维码,没有想到的是还需要核算检测结果,幸亏在手机里面存了图片,这样才拿到登机牌。然后是安检机场人比正常时候少了很多,TSA pre没有排队的,直接安检顺利进入。

在机场里面买了个麦当劳,找了个离人稍远的地方,忐忑的解开口罩迅速吃完,时间还早就继续溜达完成一万步,然后轻轨去了S站台。机场要求戴口罩,所以大家都带了口罩,但有些老外还是真的当作口罩了,只把嘴给遮着。在登机前大概两小时开始告诉大家要测体温,这个过程中会再次检查绿色的健康码和黑色的申报码,体温合格后在护照后面贴个标记,自己带的N95口罩太紧,临时去商店买了个两个。

登机是按照座位号从前往后登机的,两个人之间会空着个座位或者隔着走道,除了这个差不多都坐满了。飞机按时起飞,起飞后过来发了吃的,于是大家大多数人都解开口罩开始吃饭,这让我有些怀疑现在大家对病毒的态度,我等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也吃,还是几分钟解决战斗,然后继续带上口罩,N95戴久了难受,于是换成了普通的口罩,毕竟都吃过饭了,而且大家都做过核酸检测,考虑飞机两分钟就过滤一次空气,应该风险可控。

飞机准时到达了首尔,但因为要换轮胎,所以本来的一个半小时等待变成了两个半小时,起飞大概一个多小时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后在飞机上等待,分几排按批次下,附近有个大妈因为手机上不了网,给移动的客服打电话,估计是被踢皮球几次,很是着急,说话也很不客气对客服,也可以理解,现在回来一趟不容易,后来应该是附近的旅客分享网络截屏了二维码。他们聊天我听到似乎这位大妈和她爱人一起去检测的病毒,她是阴性,她老公是阳性,突然有点稍微紧张起来。

喊到我们这些排,排队下飞机,一路上都有指示,主要是核酸检测,入境,拿行李,工作人员都是全身防护。然后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分组,再扫二维码填写,护照会被收掉,都弄好后由工作人员带着去做大巴车,大巴车直接开到隔离酒店,拿到护照和行李从一个窄窄的脏兮兮的通道去一个电梯的小角落,给分配房间发了消毒片和垃圾袋,然后工作人员带到楼层,让在房间门口等人来开门。空间太小整个过程人比较拥挤,于是我加了一个口罩。有另外以为五六十岁的大妈对条件不满意和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其实也没有必要,都不容易,他们也不是酒店的人员,好的酒店估计也想接这个生意吧。

等了一会儿有人开门,告知了一堆事项,然后是拿着一堆二维码填东西缴费,然后每天需要上下午测量并报告体温。门口外面有个小桌子,到了吃饭点会把吃的放在上面自己拿,垃圾每晚要自己消毒并扎好口袋。

给家里人打了电话,告知行程一起顺利,希望后面家人治疗也一起顺利吧。

读书笔记 – Start With Why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读书笔记了,倒不是不在读书,而是有些懈怠,还是要坚持练习,不仅是练习自己写作能力,也是加深自己理解的一个好的途径。昨天读完了Simon Sinek的”Start with Why: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一书,简单记录一下。

本书前言和简介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目的,”Start with Why”是一种激励他人采取行动的正面有效的策略之一,作者提到了怀特兄弟,苹果公司和马丁路德金的例子来说明目的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六个章节来展开介绍。

第一章节介绍目前在公司和业界决策的问题,只是依赖于自己知道的知识和数据并不能产生最优的决策,而胡萝不和大棒的激励机制也只能操纵别人,并不是真正的激励。传统中的市场策略包括价格战,促销,害怕,效果和创新都能够产生短期的效果,但并不能产生长期的忠诚度和成功。

第二章节作者展开了一种不同的方法就是黄金圈(The Golden Circle)的概念包括Why, How和What依次展开。Why是公司的目的和信念就是”Why they do WHAT they do”,How是公司如何去做就是”How they do WHAT they do”,而What就是公司目前做的事情。这倒也让我想起了一般公司也都有所谓的Mission, Vision和Strategy,倒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意思。作者继续以苹果公司为例,说明了What只是公司最外在的表象,而Why才是公司的实质,才是预测公司成败和顾客忠诚度的最关键的因素。然后作者通过生物学的比拟来说明黄金圈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策略,也是符合人的大脑构造,包括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很多决定并不是通过理性思考达到的而是所谓的”Gut Feeling”,这正是Why的重要性所在。在这三个层次中,清晰的Why,纪律性的How和一致性的What是关键,如果Why不清晰,就不可能知道How。人与人不同,所以做生意并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变成客户,这不可能,而需要和自己Why一致的用户才是创建忠诚度的关键。

第三章节探讨了让别人Follow的关键。首先是信任的重要性,作者以西南航空为例,介绍了公司以人为先的文化和文化的重要性。在有效沟通Why的同时,需要确保招到合适的人相信公司的信念,这样能够形成共鸣并形成发散效应,这整个过程中Trust都是非常重要的,却又是在日常的细节之中。然后作者介绍了如何触发临界点,通过对客户曲线的分析,作者认为应该关注于曲线的左边即早期客户特别是那些认同公司Why的客户。

第四章关注于How和What,在有了Follow之后如何让他们去行动。首先作者指出了能量和魅力的区别,这里用微软做了例子,鲍尔默是一个充满能力的人但并没有魅力,我倒是有幸见过鲍尔默在年会上跳来跳去的场景,的确充满了能量,但的确没有能够给微软正确的方向,而盖茨虽然是个不善社交的人,但却充满了魅力让别人愿意去跟随。公司既需要Why包括愿景(Vision)和使命(Mission)的领导, 同样需要能够关注于How制定具体的策略(Strategy)来显现Why的领导,在这个过程真心相信自己的Why是非常重要的。而What是在具体的执行层面,通过沟通和倾听来保证How/What和Why一致。这里作者提到了”celery test”一词,这里在超市里面买的东西(What)能够表现出自己的Why。

第五章节作者探讨了成功之后的挑战。作者以沃尔玛为例在创始人离开之后,沃尔玛忘记了自己的Why,变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对员工和顾客不友好的公司,作者同时提到了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离开和归来的变化,指出如果公司以为成功忘记了Why而只是关注于What,最终必将走向失败。

最后章节作者简单介绍了寻找Why的重要性,作者以射箭为例,指出回顾的重要性,作者以以自身的创业经历指出缺乏明确的Why导致的精疲力竭,Why很多时候是和自我的竞争去实现自己的信念。

整体来说,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有用的框架即Why/How/What,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于去做What,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值得自己反思。在做决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不清楚自己的信念,必然事倍功半。时常去思考和沟通自己的Why,包括工作和生活。本书的不足之处是过于啰嗦,同样的例子和概念说了很多篇,有些注水之嫌。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九)

又是三周过去了,还是记录一下。这三周美国感染人数从7月25号的427万增加到8月15号的547万,日均新增近6万人,华盛顿州从5.2万人增加到6.69万人,日均七百多人,和之前比稍微有所降低。

这几周周末基本上都出了远门,去了一趟东边的Wenatchee,被蚊子咬的够呛,还去了海边的Twins Harbors State Park第一次露营,娃很喜欢但是离路边太近,一宿没睡好,还是要坚持尝试新的事物。

最近在起了换车的念头,主要是现在的车也快9年了而且拉力不够,考虑有个拉力大些的SUV以后可以租小的可以拖的房车去露营,还是买个好点的车吧,人生也就这么些年,挣钱也终究是花的。

工作的事情,还是需要能够挤出时间来从技术上把系统弄明白,理清各个用例的具体情况,后面可以从方向上带领团队往正确的方向走,这也是你要学习和提高的Leadership技能,终究在于磨砺自己,时不我待,要做不同于常人的事情,就要能够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加油!

当然前提是健康的身心,所以坚持早起,坚持锻炼,坚持反思,坚持读书,这些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坚持投入,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八)

不经意间距离上次记录疫情已经过去三周了,估计是真的麻木了,以后就随机几周记录一次吧。这三周美国感染人数从7月4号的290万增驾到7月25号的427万,平均每天六万多人叠创新高。华盛顿州从3.51万增加到5.2万,日均增加八百多人,也比之前显著增加,可以说美国的疫情是一种失控的状态,也不奇怪想一想这边各级政府的作为。

这三周工作颇有些压力,对自己有些怀疑,或者是所谓的imposter syndrome,或许是对自己在新组半年技术上的理解程度觉得不满意,或者是觉得自己缺乏了斗志。这本身不是问题,对现状的不满意常常是提高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想做什么,管理好时间,你一定行的,相信自己。

老家又被洪水淹了,自己这些年在国外总有些内疚,但就算自己在国内,又该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呢?老家爸妈是不能呆下去了,但他们又不适应城市的生活,我想还是得抓紧在邻村或者镇上买个和老家类似的房子吧,再看怎么处理现在老家房子的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不能拖拉了。

教育孩子也是个问题,现在是好奇和学习的大好时机,但几个月不上学,我们作为父母也不懂加不上心,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身体似乎也有些吃不消,缺乏锻炼,今天在Mt Rainier爬山,感觉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年纪打了真的要注意身体,注意饮食,加强锻炼。

有时候觉得平平淡淡就是真,但人生就这么一回,还是应该去用于尝试那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多认识方方面面的人物,人生在于经历,一定改变自己胆小怕事犹豫的性格,否则老了以后必然后悔莫及。

事情总是很多,但总要一件一件来,好好理一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