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回国笔记(四): 出观

今天早上出观了,是隔离的第15天,昨天下午收到电话通知今天早上八点半出关,还问了是否需要早饭,担心时间就没有要,浪费了一顿饭钱。晚上的时候刷手机随申码还是红色的,于是把东西收拾整齐洗洗睡觉。今天早上五点多就醒了睡不过去,打开手机发现随申码已经是绿色的,开心,所以不要有无谓的担心。

八点多的时候接到电话,让去楼体口那里等着,等了大概十几分钟,有人接着到了一层,让我去了前台,给了两张纸包括接触隔离证明和核算检测结果,拍了一张照片就放出去了,出去有点不适应,打了车直奔租房的地方。

整体来说这次回国相当顺利,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2020回国笔记(三): 忐忑

老爸的肺叶切除手术是9月30号做的,而我还在隔离之中,一切都是老姐照料。手术本身一切顺利,但手术完成后老爸发不了声音,同时也无法咳嗽。咳嗽是为了祛痰,因此两个晚上老爸和老姐都几乎无法休息,我也是非常担心。

医生的说法是这个不常见但也有,应该只是需要时间。左上肺叶影响发音,手术可能有些损伤但过个把月应该能够恢复。最担心的还是吐痰的问题,没有力气吐痰造成难以休息好,自然恢复就更慢,而我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无论如何,也只有积极面对,相信恢复一些应该能够正常咳嗽,后面慢慢声音也能恢复,过于焦虑对于事情毫无益处,但愿吉人自有天相。

这几晚我也是有些辗转难眠,经常和姐发发微信相互鼓励一下,再难的时刻也会过去,一切交给上帝。

2020回国笔记(二): 隔离生活

今天是回国后宾馆隔离观察的第六天,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很快,这是人生第一次被限制自由到一个房间的程度,随便记录一下。

前两天调整时差,这些天都起得比较早。起来按照惯例学习英语单词和智力练习,然后七点半到八点半之间会送早餐,放在门口的小桌子上自取。早饭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稀饭,咸菜,馒头,面包,玉米,红薯和酸奶,分量都比较小。吃完饭后会看一篇TED演讲,边看边走,然后会读一会儿书。上午基本上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过去几天应该多数时间在玩Diablo打发时间,也有做一做算法题,或者看着窗外发呆,一般会和娃视频一会儿。中午是12点到1点之间送饭,基本上是米饭两个素菜加上一个荤菜,比较素的汤和一个水果,饭后我也边走边看TED演讲消食,再看一会儿书。下午也是胡乱打发时间,可能还是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晚上5点半到6点半之间送餐和午饭差不多,一样的看演讲,然后把一天的垃圾装入垃圾袋,喷消毒液扎起来再放到门外,后面休息一会儿洗澡。生活倒也规律也没规律。

老爸的手术本来是周一,但医院给安排到了周三,也就是明天要切掉整个肺叶,希望一切顺利而且能够把癌细胞清除干净,老天保佑!

后面几天还是好好利用点时间,做一些平日想做却又没时间做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做一下规划。

2020回国笔记(一): 飞越重洋

在病毒肆虐的2020年,我取消了年初的归国计划,但是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通常不是在自己准备好的情况下,于是临时定下了行程,昨天到达上海进入隔离宾馆,记录一下这个非常时期的旅行。

目前中美应该是一周增加到16趟航班,上周四买到了这周二的机票,四千多美元从西雅图到上海,中间技术经停首尔,机票买到后参考大使馆的旅行要求需要核算检测见过来获取三天以内的健康码,于是预约了周六下午病毒检测在Aurora检测中心,心里一起祈祷一切顺利。周六下午开车去的检测中心,来检测的车不多,等了前面两个车,然后是一个人给了一个检测袋和一个说明如何查询结果的纸,另外一个人帮着检测,用棉棒通过鼻孔插入口腔,两个鼻孔都需要,几分钟就采样完成,全程都在自己车里面,说需要一到两天出结果。

周日一早就起来查,居然结果已经出来,直接截图,心里忐忑会不会满足不了三天的要求还有这样的结果报告是不是太过简单,用微信的防疫健康码国际版通过申报入口B,填入信息之后在上传照片总是失败,前后试了二十来次终于成功,提交后大概20分钟就获批,时间也符合要求,拿到核酸码然后赶紧截屏保留以防万一。还是要赞一下大使馆的效率,也需要感谢那些和Trump微信禁令打官司的人。

周二下午早早老婆送我去的机场,在Delta办理登机手续,需要出示绿色的核酸码,还有需要用海关旅客指尖服务的小程序提交健康申报获取另外一个黑色的二维码,没有想到的是还需要核算检测结果,幸亏在手机里面存了图片,这样才拿到登机牌。然后是安检机场人比正常时候少了很多,TSA pre没有排队的,直接安检顺利进入。

在机场里面买了个麦当劳,找了个离人稍远的地方,忐忑的解开口罩迅速吃完,时间还早就继续溜达完成一万步,然后轻轨去了S站台。机场要求戴口罩,所以大家都带了口罩,但有些老外还是真的当作口罩了,只把嘴给遮着。在登机前大概两小时开始告诉大家要测体温,这个过程中会再次检查绿色的健康码和黑色的申报码,体温合格后在护照后面贴个标记,自己带的N95口罩太紧,临时去商店买了个两个。

登机是按照座位号从前往后登机的,两个人之间会空着个座位或者隔着走道,除了这个差不多都坐满了。飞机按时起飞,起飞后过来发了吃的,于是大家大多数人都解开口罩开始吃饭,这让我有些怀疑现在大家对病毒的态度,我等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也吃,还是几分钟解决战斗,然后继续带上口罩,N95戴久了难受,于是换成了普通的口罩,毕竟都吃过饭了,而且大家都做过核酸检测,考虑飞机两分钟就过滤一次空气,应该风险可控。

飞机准时到达了首尔,但因为要换轮胎,所以本来的一个半小时等待变成了两个半小时,起飞大概一个多小时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后在飞机上等待,分几排按批次下,附近有个大妈因为手机上不了网,给移动的客服打电话,估计是被踢皮球几次,很是着急,说话也很不客气对客服,也可以理解,现在回来一趟不容易,后来应该是附近的旅客分享网络截屏了二维码。他们聊天我听到似乎这位大妈和她爱人一起去检测的病毒,她是阴性,她老公是阳性,突然有点稍微紧张起来。

喊到我们这些排,排队下飞机,一路上都有指示,主要是核酸检测,入境,拿行李,工作人员都是全身防护。然后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分组,再扫二维码填写,护照会被收掉,都弄好后由工作人员带着去做大巴车,大巴车直接开到隔离酒店,拿到护照和行李从一个窄窄的脏兮兮的通道去一个电梯的小角落,给分配房间发了消毒片和垃圾袋,然后工作人员带到楼层,让在房间门口等人来开门。空间太小整个过程人比较拥挤,于是我加了一个口罩。有另外以为五六十岁的大妈对条件不满意和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其实也没有必要,都不容易,他们也不是酒店的人员,好的酒店估计也想接这个生意吧。

等了一会儿有人开门,告知了一堆事项,然后是拿着一堆二维码填东西缴费,然后每天需要上下午测量并报告体温。门口外面有个小桌子,到了吃饭点会把吃的放在上面自己拿,垃圾每晚要自己消毒并扎好口袋。

给家里人打了电话,告知行程一起顺利,希望后面家人治疗也一起顺利吧。

读书笔记 – Start With Why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读书笔记了,倒不是不在读书,而是有些懈怠,还是要坚持练习,不仅是练习自己写作能力,也是加深自己理解的一个好的途径。昨天读完了Simon Sinek的”Start with Why: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一书,简单记录一下。

本书前言和简介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目的,”Start with Why”是一种激励他人采取行动的正面有效的策略之一,作者提到了怀特兄弟,苹果公司和马丁路德金的例子来说明目的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六个章节来展开介绍。

第一章节介绍目前在公司和业界决策的问题,只是依赖于自己知道的知识和数据并不能产生最优的决策,而胡萝不和大棒的激励机制也只能操纵别人,并不是真正的激励。传统中的市场策略包括价格战,促销,害怕,效果和创新都能够产生短期的效果,但并不能产生长期的忠诚度和成功。

第二章节作者展开了一种不同的方法就是黄金圈(The Golden Circle)的概念包括Why, How和What依次展开。Why是公司的目的和信念就是”Why they do WHAT they do”,How是公司如何去做就是”How they do WHAT they do”,而What就是公司目前做的事情。这倒也让我想起了一般公司也都有所谓的Mission, Vision和Strategy,倒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意思。作者继续以苹果公司为例,说明了What只是公司最外在的表象,而Why才是公司的实质,才是预测公司成败和顾客忠诚度的最关键的因素。然后作者通过生物学的比拟来说明黄金圈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策略,也是符合人的大脑构造,包括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很多决定并不是通过理性思考达到的而是所谓的”Gut Feeling”,这正是Why的重要性所在。在这三个层次中,清晰的Why,纪律性的How和一致性的What是关键,如果Why不清晰,就不可能知道How。人与人不同,所以做生意并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变成客户,这不可能,而需要和自己Why一致的用户才是创建忠诚度的关键。

第三章节探讨了让别人Follow的关键。首先是信任的重要性,作者以西南航空为例,介绍了公司以人为先的文化和文化的重要性。在有效沟通Why的同时,需要确保招到合适的人相信公司的信念,这样能够形成共鸣并形成发散效应,这整个过程中Trust都是非常重要的,却又是在日常的细节之中。然后作者介绍了如何触发临界点,通过对客户曲线的分析,作者认为应该关注于曲线的左边即早期客户特别是那些认同公司Why的客户。

第四章关注于How和What,在有了Follow之后如何让他们去行动。首先作者指出了能量和魅力的区别,这里用微软做了例子,鲍尔默是一个充满能力的人但并没有魅力,我倒是有幸见过鲍尔默在年会上跳来跳去的场景,的确充满了能量,但的确没有能够给微软正确的方向,而盖茨虽然是个不善社交的人,但却充满了魅力让别人愿意去跟随。公司既需要Why包括愿景(Vision)和使命(Mission)的领导, 同样需要能够关注于How制定具体的策略(Strategy)来显现Why的领导,在这个过程真心相信自己的Why是非常重要的。而What是在具体的执行层面,通过沟通和倾听来保证How/What和Why一致。这里作者提到了”celery test”一词,这里在超市里面买的东西(What)能够表现出自己的Why。

第五章节作者探讨了成功之后的挑战。作者以沃尔玛为例在创始人离开之后,沃尔玛忘记了自己的Why,变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对员工和顾客不友好的公司,作者同时提到了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离开和归来的变化,指出如果公司以为成功忘记了Why而只是关注于What,最终必将走向失败。

最后章节作者简单介绍了寻找Why的重要性,作者以射箭为例,指出回顾的重要性,作者以以自身的创业经历指出缺乏明确的Why导致的精疲力竭,Why很多时候是和自我的竞争去实现自己的信念。

整体来说,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有用的框架即Why/How/What,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于去做What,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值得自己反思。在做决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不清楚自己的信念,必然事倍功半。时常去思考和沟通自己的Why,包括工作和生活。本书的不足之处是过于啰嗦,同样的例子和概念说了很多篇,有些注水之嫌。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九)

又是三周过去了,还是记录一下。这三周美国感染人数从7月25号的427万增加到8月15号的547万,日均新增近6万人,华盛顿州从5.2万人增加到6.69万人,日均七百多人,和之前比稍微有所降低。

这几周周末基本上都出了远门,去了一趟东边的Wenatchee,被蚊子咬的够呛,还去了海边的Twins Harbors State Park第一次露营,娃很喜欢但是离路边太近,一宿没睡好,还是要坚持尝试新的事物。

最近在起了换车的念头,主要是现在的车也快9年了而且拉力不够,考虑有个拉力大些的SUV以后可以租小的可以拖的房车去露营,还是买个好点的车吧,人生也就这么些年,挣钱也终究是花的。

工作的事情,还是需要能够挤出时间来从技术上把系统弄明白,理清各个用例的具体情况,后面可以从方向上带领团队往正确的方向走,这也是你要学习和提高的Leadership技能,终究在于磨砺自己,时不我待,要做不同于常人的事情,就要能够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加油!

当然前提是健康的身心,所以坚持早起,坚持锻炼,坚持反思,坚持读书,这些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坚持投入,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八)

不经意间距离上次记录疫情已经过去三周了,估计是真的麻木了,以后就随机几周记录一次吧。这三周美国感染人数从7月4号的290万增驾到7月25号的427万,平均每天六万多人叠创新高。华盛顿州从3.51万增加到5.2万,日均增加八百多人,也比之前显著增加,可以说美国的疫情是一种失控的状态,也不奇怪想一想这边各级政府的作为。

这三周工作颇有些压力,对自己有些怀疑,或者是所谓的imposter syndrome,或许是对自己在新组半年技术上的理解程度觉得不满意,或者是觉得自己缺乏了斗志。这本身不是问题,对现状的不满意常常是提高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想做什么,管理好时间,你一定行的,相信自己。

老家又被洪水淹了,自己这些年在国外总有些内疚,但就算自己在国内,又该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呢?老家爸妈是不能呆下去了,但他们又不适应城市的生活,我想还是得抓紧在邻村或者镇上买个和老家类似的房子吧,再看怎么处理现在老家房子的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不能拖拉了。

教育孩子也是个问题,现在是好奇和学习的大好时机,但几个月不上学,我们作为父母也不懂加不上心,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身体似乎也有些吃不消,缺乏锻炼,今天在Mt Rainier爬山,感觉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年纪打了真的要注意身体,注意饮食,加强锻炼。

有时候觉得平平淡淡就是真,但人生就这么一回,还是应该去用于尝试那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多认识方方面面的人物,人生在于经历,一定改变自己胆小怕事犹豫的性格,否则老了以后必然后悔莫及。

事情总是很多,但总要一件一件来,好好理一理吧!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七)

休了一周假,时间过得飞快。美国这一周疫情继续创新高,感染人数从6月27号的256万增加到7月4号的290万,日均近五万人。华盛顿州从3.13万增加到3.51万,平均每天新增五百多,排名反弹一位回到第23位,按照这个架势不知道下周会怎么样。

这一周休假,基本没碰工作,主要是带娃去挖沙,感觉精神状态恢复不少,终究需要调节。对于工作还是要锻炼出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去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成长的是什么,把自己的成长和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激励自己,努力努力。

明天准备下下周需要处理的工作,理清一个头绪来,加油!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六)

又过去一周,繁忙的一周。美国疫情这一周反弹明显,感染人数从6月20号的230万增加到6月27号的256万,平均每天增加近4万人,其中连续三天创新高,华盛顿州从2.81万增加到3.13万人,突破三万人大关,平均每天增加四五百人,也在反弹,排名再降一位成为第24位。

反弹本身也不奇怪,随着经济的重启和各种游行,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乏防范意识,也是难免。但终究在这个地方主要靠自觉,而且闲着且拿钱的人也更容易去瞎折腾,所以还是应该继续重启,但强化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吧。

这一周苹果的大会让整个Org忙成了一锅粥,做好的计划也得改变,本来计划下一周休假彻底地休息下,现在估计没法彻底休息了,还得去了解一下具体的变化思考一下应对之策,同时把一些没有写完的Post给完成,回去后可以立马发出来,还有就是报税的事情得完成,不能再拖拉了。

心里面很烦,生活上有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终究还是自己没有想明白人生,自己的性格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了不少痛苦,该何去何从呢?按照古人的虚岁标准再过两年也就四十呢,能否不惑呢?加油而已。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十五)

时间飞逝,这都已是第十五周的记录了。和上周相比这一周美国的疫情有所反弹,感染人数从6月13号的212万增加到230万,平均每天增加近三万人,华盛顿州从2.60万增加到2.81万人,每天增加三百人,排名再降一位成为第23位。

想来反弹也并不奇怪,一是个经济的重启,大部分商店都恢复营业了,尽管接待人数有些限制,另一方面那些BLM的游行也必然增加感染概率,照着这个架势估计就是一直这样感染直到疫苗出来。也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美国这个地方,不上班且拿钱的闲人太多容易出事情,还是赶紧恢复让该上班的上班,否则危害比病毒厉害得多。

过去的这个周五是公司的学习日,所谓的Juneteenth Day,来美国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想起来当年刚来美国,第一本买的书就是关于美国历史的,我自己会去学习,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颇为反感别人试图强加自己的认知给别人,更何况是在工作中。美国目前的气候太左了,每到选举年尤其严重,准备下本书去读一读那本乌合之众了。

人生也走了三十几年了,父母也年近七十,想来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忙什么,为什么忙,静下心来也需要思考一下,希望能够四十不惑吧,就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