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Decisive

一直觉得自己比较欠缺决断力,而决断力的第一步是作出正确的决定,于是最近读了Decisive这一本书,按照惯例写篇总结。

开章作者指出了人们在做决定中常见的错误,包括狭隘视野(Narrow Framing)错过更多的选项,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偏好自己的成见,短期情绪(Shor-term Emotion)缺乏理性判断,以及过度自信(overconfident)导致错误决定,针对这几点本书展开讨论不同的应对之法。

首先是拓展选项(Widen Your Options)。在列出可能选项之前要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实际中的选择比我们设想的多,考虑机会成本,假设目前选项都不可行来强迫自己思考扩展可能的选项。可以通过多轨思维,引入多个人或者团队来思考,在这个过程重要避免不能解决问题的假选项,在实际中通过切换保守思维(Prevention mindset)和激进思维(Promotion mindset)来寻求更多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存,寻求之前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的建议,看看外在竞争者是如何分析实践的,有时候通过类比类推也可能会有好的发现。

接着是验证假设(Reality-Test Your Assuptions)。首先是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确认偏差,可以通过寻求不同的意见,收集更多的可靠信息,询问可能否定结论的问题,甚至逼着自己思考反向的观点,去收集和自己已有观点不同的信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我们应该既考虑自己内在的判断,更要参考外在类似情形的已经发生的结果,来建立一个靠谱的心理期望。在我们对于预测未来没有把握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的实验来测试我们的理解和认知。

在验证了假设之后,是在决定之前保持距离(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人在短期情绪的驱使下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保持距离可以让自己更客观理性地去做判断,一个实用的技巧是10/10/10工具,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10分钟/10个月/10年考量我们的决定。倾向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和害怕失去是常见的影响我们判断的两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提醒自己从观察者的角度,从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战胜短期的思维陷阱之后,我们还必须明确自己的最重要的优先级,在精不在多。

之后是准备好应对失败(Prepare to be wrong),未来是一个概率,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可以给在决策过程中的未知因素以足够的缓冲。为了避免温水煮青蛙和拖延决定的情况,我们需要给自己设置时限和界限来提醒自己做决定。在团体决策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程序正义来保证团体感受到公正,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流程非常关键。

总结一下,平时要明确自己的优先级,不要拖延,在面对具体的选择时候,首先是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更多的选项,然后是通过多个维度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寻求合理的基准,接着是避免短期情绪的影响,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理性思考,之后是建立安全边界,保证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也能面对。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努力练习!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六)

日子过得很快,这一周美国确诊人数从4月11号的53万增加到4月18号的71万,华盛顿州从一万人增加到一万两千人,排名降到了第十四名。整体增加速度变缓了很多。

这一周看数字的次数大大减少,继续麻木,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小区周边走路,天气倒是不错。去了一次Homedepot,别的都是网上买,看着川普每天在那里甩锅表功绩,可能办大事都需要脸皮厚吧。

国内最近修正了武汉的死亡人数,差不多增加了50%,也难怪国外指责国内的数据不靠谱,中国的数字从来不是为真相服务,是为了政治服务,从爆发之初武汉好几天零增加因为两会,到后面绝大部分省份一直零增加把感染的都归入无症状感染者,谁能信呢?只是这一次影响了全世界,后面可能的去中国化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终究是咎由自取吧,唉。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五)

一周又过去了,美国确诊总数从4月4号的31万增加到4月11号的53万,增长速度稍微减慢了一些,但每天还是二三万的增加。华盛顿州也突破一万,排名降到了十三。

最近看数字的次数少了很多,可能时间久了也有些麻木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够恢复正常,啥时候可以回国去探亲,记得去年开始记录每天感恩的事情,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日常的琐事,但现在看来能够去喝杯好喝的咖啡,能够去商场坐着等娃学完画画,都是值得感激的。

这周有人举报IG上面有卖Chinese virus衬衫的广告,但结果以言论自由之名驳回去了,认为这并不违反规定,怎么说呢?如果把这个换成别的种族估计就是歧视了,有时候这些擦边球的东西也是看你好不好欺负。

工作还是正常地WFH,想来是幸运的,这个时候在一个有稳定现金储备的大公司。最近面试的人有些多,不少是外面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的,可以理解。但这周股市反弹的厉害,把跌下去的拉回来了一半,我想还是得有耐心,后面财报出来,疫情对经济的破坏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这次应该是机会,耐心和决断力,勉之!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四)

又过去一周,美国确诊总数从3月28号的12万增加到4月4号的31万,还在快速增加。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从四千两百多增加到七千六百多,排名降到了第十位。在国内的家人看到这样的数字,自然又是非常的担心,按照惯例晚上打了视频电话告诉他们我们这一切都好,其实的确还好,还是一样的不能去公司上班,不能去学校上学,不能出去玩。超市供应还是非常充分的,大公司也比较人性化。

这一周看到了一些视频,虽然觉得自己不再年轻就不会愤青了,但还是有些不吐不快。一个是雷神山的庆功,我没有词语可以形容,国内的局面是湖北省特别是武汉人民牺牲换来的,尸骨未寒骨灰还没有领完,这就开始把丧事当喜事办,厚颜无耻能到这种地步。二是中国工人用口罩擦鞋的视频,美国司法部长都转发了,这算是丢人丢到了全世界,我不知道为啥人性能到如此程度。

最近另外一个热点就是瑞幸咖啡的大手笔造假,其实也没有什么奇怪,终究是在这片土地上作恶的代价太低,六十年前饿死了几千万人也没有任何人负责,当年的三鹿奶粉又如何呢?这也造成了国内的诚信成本太高。

记得去年看过一句话说2019年经济是过去十年最差的,确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不幸一语中的。未来的十年应该是逆全球化的十年,贸易摩擦不断,民粹主义抬头,不知道到底会如何,只希望还是世界太平吧。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三)

又过去一周,按照一亩三分地上面的数据美国确诊病例从3月22号35064激增到3月28号的124676,全球第一,基本上三天翻倍还是爆发期,估计下周得看到三十万。

日子还是正常过,在家上班,这一周老婆还是请假所以还好,下一周都在家上班会更加有挑战性。去了一趟Costco,从来没有想到会戴着手套和口罩去,这一辈子希望也就就经历这一回吧,超市里面戴口罩的还是极少数,但也算看到非华人戴的。还去了一趟QFC因为没有牛奶了,没有戴口罩所以飞速拿了结账,不过自助结账还是等了一会儿,营业人员也没有戴口罩,州长下了Stay Home的命令,但是可以去超市买吃的,可以出去散步遛狗骑自行车等。

前天姐寄的口罩到了,周末按照惯例给爸妈打个视频电话,终究还是担心我这边,而一个月前谁能想到呢?危机往往都是无知的自大和缺乏远见造成的,川普终究还只是一个商人,算不上政治家更谈不上领导力,美国体制的牛逼之处就是总统再胡闹也出不了格,但是民主体系决策缓慢,制造业空心化,人口种族的变迁,不知道几十年后美国会怎么样,世界会怎么样。

题目是西雅图疫情记录,所以还是记录一下华盛顿州的情况,目前排名降到第五,确证4311例,死亡189例,最多的还是东边的纽约和新泽西,不仅多而且确证比例还高达30%,加州也差不多20%,说明检测能力还是差很多,都是重症才能够测,实际数据还是远远大于此,估计下两周都是飞速增加吧。

所谓危机,终究也是有机会,一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把工作的事情弄得更加明白,二是股市我判断应该还有一波下挫,按照计划买入,不管是不是经济危机,但周期也该到了,没有半年一年应该没法走出困境,所以要有耐心,定力和决断力,这次应该是机会而且有本金,好好把握。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长期目标,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去判断长期的趋势,加油!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二)

又过去一周,按照一亩三分地上面的数据美国确诊病例从3月15号3681增加到3月22号的33376(还没有完全统计), 是失控的状态,目前纽约独占鳌头,也不奇怪,毕竟是大城市,不是西雅图能比的。

这一周从周四开始公司关闭了全球的办公室,必须在家远程办公。周三去了公司一趟把仙人球给拿了回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空的Bellevue街道,办公室里面只有前台两个人和保洁两个人,很不真实的感觉。在家工作本身效率颇有些低,但也慢慢摸索出一些办法,一是保持规律的生活工作节奏,使用番茄工作法,上午中午和下午都争取出去走一趟,准点下班,二是简化生活早饭和中饭都保持简单,三是关注优先级,在有限时间内面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四是坚持学习,这正是自我提升的好时机。

生活上一切还好,晚上去了一次QFC,人不多,买了食物和彩票,开通了Amazon Prime为了从Whole food网上买菜,周末早上去了一趟Home Depot买了草种子和土给草地补种子,每次去超市还是有点点担心,特别是周围如果有人咳嗽的话,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国内的媒体似乎进入了一种狂欢和无知的自大,真真假假的新闻漫天飞,感觉像是每天都在看新闻联播,国内一片大好,国外水深火热。所谓别人家的事,往死了说都没事,自己家的事,死了都要说没事。国内的教育终究不鼓励自由的思考,不培养公民的意识,和当年的义和团,和鲁迅笔下的国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可悲亦可叹。

生活总会继续,日子都会过去,保持良好的心态。

西雅图COVID-19疫情记录(一)

所谓风水轮流转,几周前国内疫情肆虐,现在经过强力的控制,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全国的支援,终于进入恢复生产阶段,而大洋彼岸的西雅图成为了新的疫情中心。由于检测能力不足和苛刻的检测条件限制,误以为这边相对安全了,结果位于Kirkland的Life Care Center爆发了疫情,截止今天华盛顿州已经有769例确诊,42例死亡,总数和死亡率都居美国之首,而且由于检测能力不足,实际数量目前无法知晓,我想还是记录一下这些特殊的日子。

首例应该是1/21从武汉返回的亚马逊员工,隔离后并没有追溯可能的感染人员,而没有湖北旅行史的人,即使出现症状也不让检测,就给了病毒传播的可乘之机。在整个二月份这边没有任何的重视,只到二月下旬Kirkland的护理中心爆发,但从总统川普到底下的老美都不以为然,除了华人。在三月初的时候问题开始变的严重起来,包括亚马逊员工和微软员工确诊,在这个时候公司还开了个会请了个所谓的专家一个来自新加坡的医生,强调说只是流感普通人不用怕,这种态度让我颇为担心,然后是公司也有员工确诊,开始说西雅图员工可以远程上班,于是从3月4号开始在家里远程办公。

最大的犹豫还是送不送小孩去Day Care, 开始觉得风险还不是太高,于是又送了一个星期从3/11号开始不送了。这个时候随着疫情的发展,政府终于开始行动,西雅图学区基本从3月12号开始停课两周,在这一周开始延长到六周,禁止多余250人的聚会,许多景点纷纷关门包括太空针塔,飞行博物馆等等,提醒大家注意Social distance,这两个周末超市特别是Costco出现抢购潮,卫生用品大米面粉等纷纷售罄。股市也是大跌,美股道琼斯涨跌几乎都是千点起,一周出现两次熔断,连巴菲特都觉得是活久见,但这也是机遇,看怎么把握。

今天收到学校的信,说是一个学生家长得了冠状病毒,从3月4号起就没有送孩子来了,但愿没有人感染吧。华盛顿州州长明天会宣布禁令关闭餐馆等,只让送外卖,看来真的非常严重了,后面随着测试能力提升,估计数字会大幅增加。

今天还看到美联储使出大招直接降息到0,比08年金融危机还紧张,我觉得可能过于着急了,把大招都提前使完了,后面怎么办呢?救市在于管理人们的预期,这样做短期内估计适得其反,但也是机会吧,错过了上个长达11年的牛市,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当然前提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平安度过这次疫情,同时坚持学习提高自己。

无题

最近的大事莫过于国内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爆发,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在开始报道几百人感染的时候,我和老婆商量着取消了计划中二月初的回国探亲计划,那个时候我能想象的无非是另外一场非典几千人感染,而如今已经是六万多人,还远远没到拐点。

最初的计划是年前回去,还感慨因为做经理需要去湾区做绩效评估时间不好安排,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那个时候回去了,那我就会在武汉最危险的时候在武汉转车几次,估计就有很大的感染概率,且不说后面难以按时回来上班和给家人带来的风险。

从开始的每天晚上都会刷手机看数据,到现在更有实际的担心,我姐在合肥的小区同一栋楼发现了确诊病例,而且确诊之前在小区溜达了十来天,我老婆家附近也发现了几个病例,现在都处于封小区状态,希望吉人自有天相,都能平安度过这次灾难吧。

现在看来,这次事情更多的是人祸,从最可能的吃野生动物的传染,到后来地方政府的瞒报还训诫李文亮造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想到《资治通鉴》中读到的“明者销祸于未萌”,“明主之用人,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我想可能真的是承平日久,整个体系有很大的问题,而制度的建设和独立监督的力量差的太远,想起所谓的“厉害了我的国”真的颇为讽刺。

在同时,看到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奔赴湖北,微信上也有不少人积极奔走,筹款购物帮忙,这个民族能够经过那么磨难而有几千年的传承,根底是后面的韧性和民族的脊梁,我想这次一定会坚持过去,也希望后面能够有彻底的反思去避免下一次类似的灾难,天佑中华。

读书笔记 – Crucial Conversations

早就听说过《Critical Conversations》这本书,读完觉得颇有收获,按照惯例写一下读书笔记以便以后参考。

首先作者定义了什么是关键对话(Critical Conversations), 三个主要因素包括强烈情绪(Strong Emotion), 对立观点(Oppsoing Opions)和影响大(High Stakes),而实际中多数人反而处理不好关键对话,所谓”When It Matters Most, We Do Our Worst”, 而处理关键对话的能力是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个人健康的重要节能,而这个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学习和提高的。

接着本书给出了很多实际可行的建议,从心开始(Start with Heart), 时刻提醒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什么目标,What do I really want for me? For others? And for the relationship? 避免陷入sucker’s choice认为非此即彼,努力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

然后是学习观察(Learn to Look), 意识到关键对话的开始,包括自己和对方的反应,是否陷入了沉默(Silence)和暴力(Violence)之间?如果安全感缺失,那么第一步就是回复和创建彼此的安全感,包括合适的道歉,反向对比来避免误解,积极寻找共同的目的,保持相互的尊重。

在恢复安全感之后,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角色和情绪,理清故事和事实,问自己是否刻意回避自己的责任?一个理性正常的人会如何处理?我应该怎么做去到达自己真正想要的?思考清楚后去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STATE my path), 包括分享事实(Share your facts), 讲述你的故事(Tell your story), 询问对方的观点(Ask for others’ paths), 合理称述避免绝对(Talk tentatively), 鼓励不同观点(Encouring testing), 在这个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听进去别人的观点,讨论真正的问题并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对方的观点非常重要,保持好奇和耐心去询问对方的观点(Ask),确认对方的情绪(Mirror),复述总结对方的观点(Paraphrase), 必要时候去合理猜测(Prime),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强调相同点(Agree), 扩展共同点(Build),对比不同点而不是强调双方的对错(Compare)。

在彼此都充分了解对方的观点后,决定如何达成一致,包括Command, Consult, Vote和Consensue, 不同的方式各有利弊,在这个过程中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前提下应该最小化参与人员,最后要写下决定(Who will do what by when)和后续(How will we follow up).

回想起来很多People Skills的书都有共通之处,比如Active Listening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来恢复信任并了解对方的观点,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则是认识并掌控自己和对方情绪的关键技能,坚持练习则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加油!

湾区游记

过去两周都在湾区出差忙绩效评估,正好赶上长周末,老婆带着娃来湾区,按惯例记一下流水账。

周五晚上到的San Jose机场,接到后去租车点取车,直接去了Chef Zhao Kitchen,人满为患于是打包回酒店凑合吃的,晚上娃睡觉颇为不老实。周六一早去三番,大概50分钟到达码头附近,路边停车走去逛了逛Pier 39,人比前年十二月份来的时候要少不少,海狮也少了很多。溜达累了去In-and-Out吃了汉堡,接着去了九曲花街,一路上坡很是锻炼。

开车去The Palace of Fine Art,网上说背面的停车场经常被砸车,去了就看到警察在处理砸车,还特地告诉我小心说上午就有四辆车被砸,地上满地的玻璃渣。简短停留不放心车于是开车走,还好绕到正门看到一个停车位,下来继续溜达了一会儿再去金门大桥,上次来的时候娃睡着了没怎么仔细瞧,这次走到了桥上,风有点大还有点冷。返回停车的地方开车回去,晚上在San Mento的一家日本拉面馆吃饭,还没开门就不少人排队,吃完回去休息。

周六吃完早饭,先去公司园区逛了下喝了咖啡,再开车去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到了发现路边都停满了车,还好在不太远的地方找到了车位,门票不便宜,三个人要$120。进门是一个恐龙骨架,右手边是热带雨林,里面有树,鱼和蝴蝶,出来后拿了Planetarium的票,时间没到先去吃了中饭,然后去看Planetarium,是半球星的屏幕讲解宇宙,看上去还颇有些震撼。出来后再简单看了看别的几个展区,总的来说不太值这个票价。出来后边上有个日本园林,时间关系没有进去,开车去位于Cupertino的海底捞吃火锅,颇远开了一个小时出头,火锅不错,吃完后天已经黑了但还是决定去苹果的园区看一眼,进不去只有在访客中心外面走了一圈,回去休息。

周一早上吃了早饭,先去斯坦福晃了晃,开玩笑说希望娃以后可以来这里读书,然后开车去Google的园区,访客中心真的很破,和Google的身份不符,然后在园区也看到了一个恐龙骨架。再去San Jose附近的一家Old Town Shanghai的餐馆吃了饭,味道还行。然后开车送老婆和娃去机场,流水账结束。